2024年12月4日,我们迎来我国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这一天,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署名文章中提出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让我们共同携手,以宪法为根本遵循,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贡献力量。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承载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凝聚着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以身作则,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不断增强宪法自觉,加强宪法实施,履行宪法赋予的光荣使命。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的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号召全体公民,要深入学习宪法知识,理解宪法精神,尊重宪法权威,将宪法原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深刻领悟中践行宪法精神,绘就法治中国的“法治蓝”。历史是最公正的见证者,也是最有力的证明者。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临时宪法性质,到1982年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正式颁布,再到宪法作为核心构建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宪法历经五次修订的40年历程中,每一次细微的调整都凝聚了新的智慧,每一项完善的规范都体现了新的实践,每一个进步的成果都符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党和国家事业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待,极大地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党的事业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争做尊崇宪法、维护宪法的先锋,自觉在行动上践行宪法、捍卫宪法,坚持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悟,从中不断汲取真理的力量、把握科学的方向、坚定信仰的伟力,让宪法精神根植于心、外化于行,持续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铭记初心中坚定法治信仰,绘就公正无私的“法治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宪法不仅凝聚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更承载着亿万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梦想。无论是在宪法的庄严宣誓中,还是在保障男女平等、就业、教育等基本权利的实践中,抑或是从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到全面放开三孩政策的转变,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其核心宗旨始终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人民的共同愿望、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增进人民的福祉。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我们更要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忧人民之所忧,解人民之所难,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心全意为民解忧、为民谋利、赢得民心,确保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平等的尊严、正义的阳光、幸福的温馨。
自律自省中弘扬宪法价值,谱写谠言直声的“正气白”。宪法的效力源自于执行,宪法的尊严也源自于执行。捍卫宪法尊严是每个人的责任,必须在每时每刻正确实施、在每事每物中遵守法律、在每个地方都成为模范。党员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审慎行使权力、公正行使权力,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将规则和纪律放在首位,警惕被眼前的“繁华世界”所迷惑,被背后的“暗流涌动”所动摇,避免陷入“一步错步步错”的深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应当注重从细微处着手,从日常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始终筑牢“防护网”,时刻树立“警示牌”,处处管好“身边人”,做到依法不依人、依规不依亲,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坚守一名党员干部做人做事的红线。
潮起海阔,日新月异。自1982年宪法实施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获得了更加坚实的法治支撑,沿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治国这条历史轨迹坚定前行,持之以恒、勇往直前,中国人民将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开启更加辉煌的新篇章。(陈柏赫)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