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解锁“秋收密码”,写实乡村振兴“命题作文”

【连网】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收有序推进,目前收获已过八成半。2022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迈入世界第一方阵;农民生活条件得到持续改善……一连串的“三农”丰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我们要解锁“秋收密码”,为实现全年粮食稳产丰收和推进乡村振兴赋能,为农业发展蝶变腾飞插上搏击风云的翅膀。

 以粮食稳产保供为“底色”,勾勒出“藏粮于地”的线条。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到2022年底,全国共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19.18亿亩耕地超过一半是高标准农田,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克服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丰收连连让人欣喜,但粮食问题也绝非高枕无忧。一方面,我国粮食需求仍然呈刚性增长态势,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另一方面,耕地有限,淡水有限,资源约束也难以突破。因此,即便当前粮食生产方向已从“量积累”转变为“质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我们依然要时刻保持清醒,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使得“米袋子”保障有力,“菜篮子”“果盘子”供给充裕,努力做到量足、价稳、质优;夯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保粮食生产能力,必须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环环紧扣,须臾不可放松;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严守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强黑土地保护、坡耕地综合治理和水利基础设施和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谋全年、看长远,把“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让“中国饭碗”成色更足。

 以科技突破创新为“底色”,晕染出“镂金铺翠”的色彩。中国农业科技加快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加快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和农业科技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了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推动了农产品供给充足优质。“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我们定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更好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我们必须坚持向科技要效益,让粮食丰收、农民增收更有保障。进一步推动科技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加快农业发展由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才能充分发挥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权。

 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底色”,描绘出“幸福之乡”的图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生态化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点恰是靠乡村振兴才能支撑“和平发展”的大国优势,尤其是在外部风险急剧增加,过去约定俗成被接受为现代化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的“历史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下……有鉴于此,我们要严格落实以乡村振兴配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决策,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把“产业为本”改为“以人为本”,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在加强乡村建设和生态化转型上做好功课,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罗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