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第19个中央一号文件。
“稳”字当头。百年变局,世纪疫情,需要稳字当头。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较上年增产267亿斤,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为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意见》中,“稳”字被多处强调: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这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稳产是为了保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等。这些都是必须要完成的硬任务。同时,稳在巩固,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进”字为求。稳住基本盘,夯实压舱石,力求稳中求进。《意见》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必须“促进”;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要因地制宜、有力有序,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要科学“推进”; 农村的事有没有统筹管起来,乡村治理是个重要标志。面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现实难题,要在治理方式、治理手段上不断“改进”。这些,都是稳中求“进”的新要求、新任务,以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责”字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压实责任。乡村振兴是一项巨大系统工程,关涉各个层面工作。从扩大乡村振兴投入到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再到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等等,都离不开压实责任,层层抓好落实。《意见》强调要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通过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文件中还有很多关于“责”的关键词。粮食安全、耕地保护、防止已脱贫地区和人口返贫,都是底线任务。对此,《意见》提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强化监测帮扶责任落实”“压实就业帮扶责任”。同时,把追究责任和责任考核并举。比如,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这就形成了一个责任分解、责任追究、责任考核的制度和任务落实体系。
只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不断取得乡村振兴的新成就。(祖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