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杭州一派出所遇到了这样一起警情,一名初一男生因为父母不让玩游戏,并收走充电器后大发脾气,在家里闹得不可开交,父母无奈只得拨打报警电话。警察接到求助后,选择让孩子去体验一下拔草,结果孩子第二天乖乖返回学校上学了。
笔者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掌握科学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吃苦”式教育很有必要,家长除要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外,也应让孩子承担一些必要的劳动,但家长不应该在孩子犯错时,用所谓的“吃苦”式体验来惩罚孩子,这与惩罚不应该画上等号,所谓的“吃苦”式体验应该贯穿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
“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这句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很多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都有让孩子去体验一下捡垃圾、搬砖等艰辛工作的冲动,希望孩子能够明白,学习才是一件相对舒适、不辛苦的事情,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取得一个好成绩。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有这样的想法可以理解,毕竟“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期望,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利用学习的黄金期,博一个好成绩,将来能够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过上理想的生活。
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明确的是,不应该让孩子觉得学习不好才会被惩罚去干重的活,或者进行一些烦琐的家务劳动。劳动教育和所谓的“吃苦”式体验应该贯穿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个过程可以让孩子体会到被需要、被尊重的感觉,而且有些事情做起来比较烦琐,对孩子的耐心也是一种锻炼,会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情做起来虽然有些烦琐,但又是不得不面对的。
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平时就应该“上心”,而不是等孩子出现问题时走“极端”,用所谓的“吃苦”式体验去惩罚孩子。家长应该明白,虽然孩子的学习成绩很重要,但必要的劳动也必不可缺,这绝不是对孩子的一种惩罚,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这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也会对孩子“耐挫力”甚至“逆商”的培养十分有益。(□ 徐誉宁)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