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花果山景区采访时发现,原先游客中心的一角已被改造成温馨的书房。靠墙摆放着一列列书架,游客们下山休息的时候可以在这里看看书。不仅如此,休息椅的前方还铺设了厚实的毯子,上面随意摆放着一些毛绒玩具,场面十分温馨。游客中心本就是为了方便游客而打造的,除提供订票、导游等日常服务外,可以为游客做的还有很多,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以游客为中心,打造更多舒心的旅游空间。
公共空间的概念由来已久。过去,市民广场、火车站(汽车站)广场、城市公园等公共空间的功能往往比较单一,可以服务的人群比较有限。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精神等领域的需求愈发旺盛,所需要的公共空间功能和要求更高。
目前,我市不少县区、单位也在积极探索多功能公共空间的打造。海州区打造的双龙井文化园、朐山书院、城市书房,都是围绕市民的需求来不断丰富日常生活的文化场景。接下来,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例如,上海市通过一系列城市微更新,正不断打造出形态各异、适合不同人群的公共空间,形成“15分钟生活圈”。据悉,上海市文旅局还发起“家门口的好去处”评选活动,通过推荐公共空间参评,让原本看似不起眼的,可实地探访后却发现别有洞天的公共空间脱颖而出,形成互相学习、借鉴的有益氛围,最终令上海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处处是景、时时宜游、主客共享”的都市型大景区。
像我们这样依山傍海的美丽城市,如果能有更多灵活、舒适、好玩的公共空间,将更有吸引力,也更有魅力。(□ 徐黎一)
总值班: 王夫成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