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践行河长治 “苏”写水韵美

【连网】6月15日,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第四期交流对话沙龙在京举行,本次沙龙聚焦“中国治理创新的地方实践”,以江苏河长制探索实践作为典型案例,介绍江苏开展治理创新的绿色实践。这是该沙龙首次专场专题发布一个省的案例,也是首次将河长制工作作为治国理政案例向世界发布。

河长制,江苏为什么“行”?江苏是全国唯一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大运河”的省份,水域面积占16.9%,位列各省之首。同时,江苏经济发达,产业集聚,以1%的国土面积创造全国10%的GDP,国土面积GDP密度位列各省之首。因此江苏较早遇到了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等水治理问题。

2007年太湖水污染危机,让江苏成为全国最早探索河长制的地区。2016年中央作出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决定后,江苏建立起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5.7万名河长承担起治水责任,成为河湖治理保护主力军。4年多来,省级河湖长签发任务交办单57份,巡察河湖50多次,市县级河湖长巡河5.2万余人次,推动解决了一批河湖管护方面重点难点问题。

江苏通过河长制大力开展岸线清理整治,落实长江生态环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沿江203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全部关停并转迁;数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全部拆除;居民小区重新规划建设;长江岸线上93个利用不合理的项目全部清理整治。沿江水域实现全面禁止采砂,有效保护了河势稳定和水生态环境;省级层面发布全国首个以河长制助力长江禁捕退捕的文件,把落实禁捕退捕、保护水生生物等作为河长履职的重要内容,助力超前完成清船、清网、清江、清湖任务。

随着河长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河湖面貌明显改观,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水环境明显提升,太湖连续13年实现“两个确保”目标,长江水质由III类稳定达到II类,长江岸线利用率降至37.9%,生态岸线占比提至62.1%,全省退圩退渔还湖恢复水域200多平方千米,恢复洪泽湖岸线16.1千米。全省建成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和水利风景区67个,“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画卷正在江苏大地展开。

社会公众是河湖保护的受益者、参与者、推动者。从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齐抓共管到多元化设立民间河长,江苏不断创新河湖治理模式,提高公众参与度,共护水韵美。

全省各级各地将民间河长作为河长体系的必要补充,设立“企业河长”“巾帼河长”“党员河长”等民间河长,创造便利条件,积极推动民间河长履职。如南京市建邺区设立“家门口河长”“媒体河长”,常州市出台《民间河长实施意见》,南通市发展一批“老舅妈河长”“银发河长”,靖江市成立“走河”民间河长公益团。

前路漫漫,探索不息。江苏将牢记总书记嘱托,抓紧抓细抓实河湖长制工作,重点打造安全之水、生态之水、文化之水,分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节点,渐次呈现“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幸福江苏。(周锦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