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激活农村消费潜力 还需补齐三大“短板”

【连网】  商务部等12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称《通知》),从扩大汽车消费、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提振餐饮消费等层面,促进消费回升和潜力释放。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新年伊始,面对去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给消费带来的不利影响,各地区各部门都采取了积极行动,推出一系列提振消费政策“组合拳”,促进了消费加快复苏。特别在农村,由于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农民买房、购车、买家电的消费欲望更加强烈,消费层次也明显提档升级,更加追求科技感、绿色味。据相关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意味着农村仍有近40%的人口;加之近年来国家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农民收入逐年增长,农民的“腰包”也愈来愈“鼓”了;同样,伴随农村医疗、教育、保险等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健全,也减少了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由此可见,农村消费的“富矿”亟待挖掘。

长期以来,促消费的对象主要针对城市居民,但经历了轮番的政策刺激后,部分商品在目前消费形态下已趋近饱和。而农村则不同,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由于消费环境差、购买力低等,一直处于滞后态势,促消费,拥有广袤的空间、众多人口的农村潜力更大。但由于农村软硬件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去年突发的疫情,更是影响制约了农民消费需求的持续释放,农村消费尚存在诸多的软硬“短板”,需进一步加快补齐,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村消费水平。

补齐消费设施建设短板,让农民“能消费”。受自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最后一公里”让农产品出不去、唱不响,流通“肠梗阻”是横在农村居民便利消费前的一道坎。现阶段,要抓住乡村振兴这一历史机遇,不断完善现代仓储设施布局,改善农村道路状况,完善配送网络,提升村镇末端配送服务质量;同时要大力发展电商、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业态,让农民在家门口就可方便选购中意的商品。

补齐农村物流不畅的短板,让农民“快消费”。农村不像城市,没有大型商圈,物流网点少,无法满足农民进村入户的消费需求。“最后一公里”短板影响农民消费,打通农民消费“最后一公里”,就是要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搭建邮政农村综合快递超市等办法,积极做好农村“最后一公里”物流服务。

补齐消费环境欠佳短板,让农民“敢消费”。目前农村销售网点迅猛增长,商品进货渠道多种多样,造成伪劣商品混杂其中。加之商品质量监管存在漏洞,农户购买消费品心存顾虑,挖掘农村消费潜力,还需要加大力气改善消费环境,消除农村居民消费后顾之忧。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假冒伪劣等顽疾,开展农村消费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敦促商家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坚守质量安全底线,消除安全隐患,让老百姓敢于消费,放心消费。(吴建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