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发展实体经济要牢牢守住创新这一“生命线”

【连网】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基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从夯基筑台、立柱架梁开始就一直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新时代的实体经济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防止脱实向虚的根本举措。特别是面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用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利器,就能够让我们从容应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国际变化,迎接挑战、爬坡过坎。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实体经济中,制造业是主体,对于繁荣制造业来说最重要的是矢志不渝走创新之路,勠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时强调:“创新是企业最重要的品质,也是今后我们爬坡过坎必须要做到的。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制造业也一定要抓在我们自己手里。”换句话说,发展实体经济,让实体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擎天柱”和“中枢核心”,就必须牢牢守住创新这一“生命线”。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大事、观大局,把创新发展放到战略高地,业已成燎原之势。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清除影响创新发展的沉疴痼疾,打破阻碍创新发展的机制壁垒,天宫、蛟龙、大飞机、高铁等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得以闪亮登场,我国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集成迈进。创新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提升,催生经济发展磅礴动力。据研究表明,随着科研投入持续加大,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2018年达到了58.5%,2020年有望超过三分之二。实体经济搭着创新的“顺风车”实现大步跨越,逐步引领中国经济发展航船行稳致远。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技术创新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很多种子依赖进口、农业面源存在污染,部分元器件、零部件等依赖进口,油气勘探能力还不足、水平还不高。同时,基础研究还不够,创新生态、科研生态还不完整。这些都是制约实体经济向纵深推进的掣肘因素,解决好创新成色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是当务之急,是我们接下来一个时期要认真研究的课题,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当下,更要用创新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实体经济快速腾飞。

加快创新的步伐,首先要优化科技体制机制,畅通科技资源要素流动。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进一步明确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战略要求和根本任务,在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政府服务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科技创新动力机制、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金融支持机制等方面继续破解难题。同时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深化产学研统一,推动科技资源要素向企业流动,从而壮大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其次,要加大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着力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核心问题,就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加大基础研究投资力度,完善基础研究的体制机制,实现“从0到1”的突破。再次,人才是第一资源,掌握了人才资源,就控制了创新的“七寸”,就能够占领创新高地。要深入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脱颖而出,激活创新人才“一池春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让“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熠熠生辉。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只要我们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守住创新这一“生命线”,集众智聚合力,跑出创新“加速度”,我们就有能力把实体经济做大做强,我们就有底气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臧竞争)

作者单位:灌南县财政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