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人情宴”呼唤“真心人”

【连网】  一周7天,赶9场喜宴,贺喜需排日程表;勤勤恳恳月余,“份子钱”撑不到月底;明明身体已不适,仍需人到钱到撑场面……刚刚过去的“升学宴”“谢师宴”,让不少人“心惊肉跳、头皮发麻”,面对即将到来的“金九银十”宴请好时节,宴会不喜,人心难真的“人情宴”亟需被打破。

其实,宴,最早的一个定义就是有丽日,有佳人。一直以来,对中国人来说,宴,象征着生活的美好,是家人团坐、共贺新禧的重要时刻,是分享幸福喜悦、接受亲人祝福的甜蜜时光。面条寓意长久,面果象征吉祥,囍饼承载甜蜜,从古至今,这些喜庆的味道,见证着家家户户每一个幸福时刻,也发挥着团结乡邻、凝聚人心、互助共赢的宝贵作用。但是近年来,人情风越刮越歪,金钱味越来越浓,宴逐渐背离了原来的初衷。

面对越来越重的“人情宴”,道喜背后满是苦涩与勉强。成为“大胃王”的无奈,喜宴套餐片面追求“上档次”,往往“只点贵的,不选对的”,“点得多、吃得少”大量存在,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滚起“人情债”的雪球,有的地方做过调查,部分群众的人情支出竟然占到整个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随着人情礼金水涨船高,遇到好事扎堆的月份,入不敷出的状况并不鲜见;陷入“无事酒”的怪圈,由于支出太多,很多家庭难以长期维持“只出不进”,只能找理由想借口办酒“回本”,于是“12岁生日宴”“建房宴”“150岁酒”等名目繁多的荒唐宴请不断刷新社会认知。

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地区正在逐步推进破除陈规陋习、禁止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工作,疯狂的人情宴热度在慢慢褪去。但是,随着重要节点的相继到来,打好“预防针”仍然十分必要。发挥模范点灯效应,抓住“关键少数”,鼓励党员干部、新乡贤签署移风易俗承诺书,严格限定宴请规格,缩小邀请范畴,倡导喜事新办、简办,以典范带群体,以党风促民风。完善综合治理机制,制定移风易俗文明条约,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引导群众争做移风易俗的建设者、守护者;助推餐饮业行业改革,积极完善供餐方式,发展可选择套餐,提供小份菜,避免浪费食材。积极弘扬文明风尚,制作移风易俗宣传短片,揭示铺张浪费、落后陋习等反面典型;利用好道德讲堂、文艺宣传队,组织经常性宣讲活动,广泛推广打包理念,让“吃不了,兜着走”成为新的饮食风尚。

宴不在奢,有心则名;钱不在多,有情则灵。见证美好、分享幸福本是宴最美的初衷,莫让“人情宴”迷了人眼,失了真心。(杜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