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为城市碧水留下生态精灵

【连网】  为了更好地改善城市水环境,我市通过人工浮岛等方式不断净化城市水源。随着一批黑臭水体消失,港城各大河道中的鱼儿再次回归。这些生态精灵不仅是城市碧水行动的见证者,也为城市水环境的改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然而,近日,笔者却发现,在海州经济开发区附近,有人用小密度渔网捕捉这些刚刚回归的小鱼。用小密度渔网在城市河道撒网捕鱼不仅简单粗暴,还会破坏刚刚恢复的水生态环境,影响港城碧水攻坚战实施效果,相关部门应该坚决制止这种行为。

城市水道是城市最灵动的风景。为了打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我市各地各部门花大力气整治城市河道环境,杨柳飘逸、碧水悠悠的城市美景让人心旷神怡。随着很多水域的水越来越清,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好,大量鱼类开始在城市河道内聚集,这些灵动的城市生态精灵给人们带来了别样的鱼趣。然而,有些人却为了口腹之欲,对这些正处于生长期的小鱼下手。当前,我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市文明不仅需要美丽的行道树、宽敞的街道和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还需要有讲文明、懂礼节的城市人。在城市河道撒网捕鱼这样的行为,相关部门必须管一管。

城市河道撒网捕鱼还会影响城市河道生态环境。事实上,河流内的鱼类能减少水中氮、磷含量,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某种意义上起到了河道“清道夫”的作用。以花鲢为例,每增长1公斤,就能消除40至50公斤对水体有害的浮游生物。另外,与利用过滤设备净化水质相比,鱼类投资少、成本低。因此,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成为当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水域生态环境。我市相关部门也经常通过这种方式净化水源。徐圩新区等多个县区都曾经通过大规模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净化城市河道、湖泊。然而,这边不断放鱼,那边大肆撒网捕鱼,这样的城市河道净化效果实难让人放心。为此,相关部门应该通力合作,清畅各类监管瓶颈,积极打击在城市河道撒网捕鱼者,努力让“水清鱼肥、岸绿宜人”的河流生态环境越来越美。(记者  周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