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防疫祛病,端午安康

【连网】  端午节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民俗传统节日。端午节与“美食”相关,端午前后粽子飘香;与“竞技”有关,赛龙舟热闹非凡;与“纪念”有关,屈原、伍子胥等精神令后人敬仰……此外,端午节还饱含了人民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人们用各种形式避邪驱毒、防疫袪秽,比如儿童佩戴中药香囊、门头上插艾草菖蒲、宴饮首选雄黄酒等等。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我们的端午节更加意义非凡。众多民俗学者认为端午节的主题应是“避邪防疫”。农历五月,炎炎夏日,天气燥热,高温多雨,湿气加重,病毒滋生,人类健康容易受到威胁;加上蛇虫活跃,常咬人伤人,所以端午在诞生之初就被称为“恶月恶日”。去掉“恶月恶日”上的一些迷信糟粕,“辟邪防疫”“祛病祈福”“追求健康”就成为端午节内涵的主脉本原。

利用好端午节这一重要时令节点,就能增强战胜病毒的信心,砌好现代科学防疫的防护墙,积极防疫,就能消除疫情暴发时的紧张、焦虑和惶恐,让“疫”病远离,健康永在。此刻,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形势仍然严峻,我们更应当深挖并弘扬端午节防疫祛病的民俗传统和文化内涵,为全面防疫、全民健康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传承民俗文化可以增强“防疫”力量。中药香囊、艾草和菖蒲、雄黄酒等都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内容,也确实在“驱虫”“防疫”“祛病”等方面发挥着现实功效,优秀的文化传承为人们的身体健康筑起了一道道疾病防御的坚实屏障。中华民族的端午节饱含民俗传统与防疫内涵,能为全民防疫、主动防疫提供一种文化自觉,为疫情压力下的生命健康凝聚起新的智慧和力量。

抗疫形势需要增强“防疫”意识。“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一理念,在端午节成为人们“抗疫”行动的一种自觉行为。抗疫防疫,人人有责,随着端午节的来临,人民的健康意识再得到升华。人们端午节的一些民俗习惯传承几千年,就是不给病毒乘虚而入的机会,端午节让人民群众意识到绷紧“防疫弦”的重要意义, 绝不可“一篙松劲退千寻”。

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增强“防疫”常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古人的智慧融合在民俗传承中,科学发展永无止境,人类对病毒的认知仍然需要迈步向前,对于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更是如此。人类改造自然,认知自然,必将融入自然、顺应自然。人,不是自然的主人,而是自然的一部分。科学防疫祛病,自觉遵守规则,敬畏自然规律。

疫情下的端午节,人们更加希望“防疫”祛病,生活安康。节日里,我们自觉少一些外出、少一些聚会,心平气和地面对生活,享受传统节日的快乐,面对疫情,更能多些自信、多些从容、多些安宁。(方文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