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探路解决“小胖墩、小眼镜”问题 连云港灌南体教融合让孩子“跑”出健康

【连网】近年来,连云港市灌南县因校制宜,以省市级、国家级体育特色学校创建为切入口,以“寓学于乐,寓炼于乐”为理念,促进体质提升,让孩子们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家校合作共同努力

保证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

近日,灌南县中小学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布置“体育家庭作业”,这是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一次实践。

该县教育局统筹用好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资源,推进体育教学课程化、运动参与生活化。全县中小学通过统筹规划每天每节课时间,延长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通过开展全体活动,让孩子走出教室、走向操场,给出了解决“小胖墩、小眼镜”问题的答案。学校还设计了“体育打卡”小程序,即便是周末和寒暑假,也能在家长配合下,督促学生在家参与跳绳、跑步、打篮球、踢毽子等锻炼项目。

12396420692823669

“家长非常配合,根据我们布置的运动内容陪同孩子进行锻炼,然后通过微信里的小程序拍照片拍视频即可交体育家庭作业。亲子互动既激发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锻炼了幼儿的体能,一举两得!”灌南县小红花幼儿园园长罗晓丹介绍,同时借助家校联动机制拓展“助跑圈”,通过课内外同时发力,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做游戏的方式“跑”起来,共同享受运动的乐趣,最大程度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体育活动,激发运动潜能。

开发特色体育课程

让学生爱上运动

每天上午课间操过后,苏州路实验学校的操场上热闹非凡,孩子们每人用一只排球“切磋”技艺。

“排球运动不仅锻炼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还能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合作、锻炼品质,这也是我校深化课程改革的一条新路。”灌南县苏州路实验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热情之所以高,得益于学校对排球运动的重视。该校开设排球课程已有七年之久,如今已形成特色鲜明、体系成熟的排球课程;分年段设置不同课程,做到全校学生人手一球,人人参与,不同层次有不同发展。

笔者了解到,本学期伊始,孟兴庄镇中心小学开设了“武术”这一特色课程。在操场上,同学们随口令,出拳、踢腿,一招一式都英姿飒爽。一群“功夫少年”成为孟兴庄小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近年来,灌南县中小学校积极创建各级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充分发挥体育特色学校在促进校园体育普及、推动学校运动队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强化品牌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排球特色校园1所,国家级足球特色校园9所,省市特色校园21所。

丰富体育课程

促进人才培养和提升

开齐、上足、教好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在长江路小学,体育技能以首推与自选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展示学校的特色,同时还能满足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和多样化的活动需求。在孩子们积极运动的热情中,学校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在整合协调学校的课程设置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的前提下,制定各年级不同的活动目标和活动时间表,有针对性地开展跳绳、踢毽子、排球、铁饼、扔保龄球等活动。

12391221938061625

“通过组织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我们让青少年学生更多地参与体育运动,在运动中享受乐趣,让他们形成自主锻炼的习惯。”长江路小学负责人表示,学校探索“体教融合”培养模式,助推在训队员的文化学习和体育训练协调发展,目前,学校已形成一条较为成熟的排球人才培养和输送模式。

完善全民健身赛事体系,发挥引领作用,搭好体教融合大舞台。引领单项赛事更加品牌多元化,构建包括校内竞赛、校际联赛、区域选拔在内的青少年校园体育竞赛体系,全县现有“县长杯”校园足球联赛、校园篮球联赛、踢毽跳绳比赛、田径运动会等品牌赛事10余项,以联赛为根本,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以赛事为杠杆,加快体育教师培养,引导社会和市场更加积极地投入;以竞赛为平台,根据运动队梯队建设和“名校办名队”“名队进名校”需求,畅通运动队、运动员入学、转学渠道,用足用好高中段学校体育特长生招生名额,建立体育特长生培养与上升机制。既保证了赛事活动的丰富多彩,又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培养和提升。

随着校园体育的活力与魅力的展现,学校、家庭、社会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也正在不断深化。灌南县助力体教融合协调发展,校内外共发力,切实提升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真正做到“让孩子跑起来”。(刘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