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 王文
眼下正是换季时期,天气晴朗气温升高,许多市民都开始忙着拆洗晾晒衣被。但是,晾衣晒被却不能随心所欲,还应该注重文明、健康和安全。据《苍梧晚报》报道,新海街道决定在各社区设立50多处集中晾晒区,这一做法既可以满足居民晾晒需求,又可以确保晾晒安全和文明,值得推广。
部分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注重文明晾晒衣被,导致一些晾晒行为不仅存在健康隐患和安全危害,还大煞城市风景。比如,一些人占用公共场所晾晒衣被,给他人生活和出行造成影响;还有一些人甚至将电线当作晾晒绳,将树木当作晾晒架,这不仅存在安全隐患、破坏绿化,也影响市容,有碍观瞻。晾晒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需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有关部门需要积极引导,让晾晒衣被成为一道文明风景。
如何治理不文明晾晒行为?笔者以为只有疏堵结合,既要加强教育引导,又要完善设施,才能杜绝不文明晾晒行为,使晾晒难题水到渠成、一劳永逸。一方面,晾晒衣被是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对于这种需求,一味地干涉和禁止并不是正确的解决方法,要加强文明教育和引导,让公众意识到不文明、不健康、不安全的晾晒行为存在的危害。比如,可以加强精细化管理,对市民开展健康安全教育,普及晾晒衣被的正确方法。在很多人看来,在太阳下晾晒衣被可以杀菌消毒,有助于健康。事实上,这并不完全正确,衣被在太阳下暴晒,不仅容易损伤衣服纤维,空气中许多过敏源、微颗粒也很容易吸附在衣服上。相比之下,在阳台上晾晒衣被要好得多。
另一方面,在文明教育和引导之余,也要设法破解居民的晾晒难问题。比如新海街道的做法可以借鉴,划定一定的安全晾晒公共区域,设置公共晾衣架等设施,满足市民的晾晒需要。也可以在楼盘建设或者规划时做好晾晒区设计,完善细节,从源头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相信通过点上的示范带动,文明晾晒将渐成广大市民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