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家政服务如何实现“量质齐升”

【连网】(王怀诗 祁静)借鉴“他山之石”,强化人才培养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人才都是最不可或缺的因素,家政行业尤其是高端家政行业更是如此。要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首先要突破观念上的禁锢,让家政服务人员获得应有的尊重。

“在菲律宾等家政行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从事家政服务工作被看作是一件十分光彩的事情。也正是这样,许多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也愿意加入家政行业中来。”业内人士分析,这也表明,只有社会真正认识到家政行业的价值,优秀的人才才会自然而然地聚集聚拢,家政产业才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事实上,国外家政教育的完备体系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家政服务行业启蒙较早的国家,家政服务之所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且形成规模产业,主要得益于家政学专业的发达。以日本为例,中学就普遍开设了技术家政课,高等教育则开设了家政科;在美国,无论是公立或私立学校也都有家政教学,部分高校还培养家政专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为此,我们不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形成从学前、小学、中学、各种技术学院,直到大学、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的“发展阶梯”,把学生引进家政领域,为今后持家、工作或进一步接受教育奠定基础。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家政服务产业发展需要。

发挥政府调控,创造标准化就业环境

在菲律宾,为了拓展海外劳务家政服务市场,政府专门设有移民工人事务法律助理,全力保障海外家政服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为了保证家政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政府在各省、市、县均配置了相应的免费出国前定向培训班,并建立了包括培训中心、资格认证机构等在内的整套家政行业发展机制,奠定了其家政服务人员享誉世界的基础。

由此不难看出,标准化就业环境在促进行业发展、叫响家政品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的家政服务机构管理缺乏统一的业内执行标准,这就要求政府首先要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出台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行业规范,规范企业行为和行业秩序,保证家政企业的标准化经营,保障家政服务人员的应有权益。

“其实,要想解决当前家政服务供不应求的瓶颈问题,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出台规范的行业运行政策措施,比如说大力推行‘员工制’管理模式,对企业帮员工缴纳的社保进行补贴,强制开展岗前、岗中培训等,也需要对家政服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进行改善,比如说充分保障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和休假权利。”业内人士称,当前家政从业人员多为进城务工人员,不妨多考虑他们的社会福利问题,为他们解决就业、生活和孩子入学等实际问题,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让他们更好地扎根城市,也能倒逼整个行业步入标准化发展轨道。

家政企业应整合资源,向规模化迈进

随着家政行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原有的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已经使许多家政企业产生危机感,整合资源、抱团取暖成了多数中小型家政服务企业的共识。

“政府应该把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家政公司集中到一起,统一规划怎么去运行。至于另外一些不具备经营能力的小而散的机构,可以考虑予以取缔,毕竟他们经营跟不上,培训跟不上,也不具备专业的服务理念。”市区一家家政服务公司负责人说。

但是就目前来看,家政企业整合资源首先得打通多个部门壁垒。“在主管部门这块,家政行业有人社、商务、民政等多个管理部门,没有真正的主管部门来统筹,很难做到很好地整合资源。希望政府能够重新规划,给我们提供个方向,这样操作起来就容易多了。”该负责人说。

从宏观层面来看,未来专业化的家政公司既会注重服务和管理,又会与其他行业包括互联网等相融合,通过资源整合实现服务能力的提升。“在产业化方面,我们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进入家政服务业,大力开发适应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新职业,从而实现跨行业资源整合,推动家政行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