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网锐评

【学思践悟十九大】从党务公开中获取自信向上的力量

【连网】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到党的十九大“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再到日前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施行)》,短短的十多年间,我们党以开明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党务公开由探索实践走向制度化推进,使党内民主监督的渠道更加畅通,党的领导机制体制更加完善,并从中获取了自信向上的力量,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

这种自信向上的力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责任与担当。这些年,“中国崩溃论”“中国衰落论”等唱衰中国的论调从未停歇过,一度甚嚣尘上,混淆着世界民众的视听。但我们党始终自尊自信,不畏浮云遮望眼,通过建立党内发言人制度、党的会议向境内外媒体开放等一系列开诚布公的公开交流机制,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布党内的一些信息,对国际上、社会的一些舆论热点问题给予回应,一次次发出中国的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让各国民众更加了解中国,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球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看到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我们党在世界影响力不断增强。

这种自信向上的力量,让我们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更加强大。公开才能公平,公平才能聚党心、凝民心。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血脉之根,广大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和人民群众是党的事业发展的全部力量、不竭动力和根本保障。党务公开强化了这种认识,也让我们党更加自信,因为公开回应了党员和群众的关切,让民主监督的渠道更通畅、开门纳谏的言路更顺畅、共同发展的心情更舒畅,促进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个目标奔到底。就如高尔基所说“只有满怀自信的人,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认识自己的意志。”

“世间一切,尽在脸上”。党务公开就是党的各级组织的一张面孔,也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党组织工作的“晴雨表”。无数的实践证明,但凡充满自信的党组织,必定是“阳光满面”,到处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活力,它的党务公开必定全面及时到位、清澈透明,它所领导的地区或部门必定风清气正、河清海晏。而反观那些党务公开不愿意、不主动、遮遮掩掩、云里雾里的地区或部门,往往党的组织弱化,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对各项工作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疲于应付,处处“阴云密布”,这些个地方哪里还有自信可言。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解决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路径。作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党务公开条例有利于推进党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强化基层党组织民主化建设,获取更加自信向上的力量提供了坚实保障。而让这一制度化成果开花结果、落地生根,还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强化落实。

要建立“公开成为常态、不公开成为例外”的长效机制。党务公开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在党内监督渠道日趋多元的现实情况下,党务公开条例的制定,将更利于党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此,必须在保证党务公开的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上下功夫,要将党务公开作为刚性要求,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体系,与信访监督、廉政评估和专项治理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严格监督检查,强化结果运用,防止党内公开的“任性之举”。要强化责任追究,对不公开、慢公开、公开不规范等问题及时通报,予以查纠整改,促进党务公开入脑入心,转化为基层党组织的自觉行动。

要避免“热在上面、急在中间、冷在下面”的问题产生。下活一盘棋,关键在基层。做好党务公开,要重点在回应党员和群众的关切上下功夫。要准确把握“党员群众关注什么,就公开什么”,将党务公开的重点内容与实质性事务公开并重,只要是党员、群众关注的事项和问题,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都应当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公开或向全党甚至全社会通报。要树立问题导向,对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要事项决策与实施推进情况,相关问题的解决情况,党员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党员干部违纪处理、党员干部民主测评结果等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各种民意得以顺畅表达。

要把握新时代新新要求、坚持正确的方向。进入新时代,党要更好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程,就必须做到自身始终过硬,要以党务公开条例的出台为契机,牢牢把握党务公开政治性、政策性强这一根本要求,把党务公开作为凝聚合力、提升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的内在必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务公开放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中谋划和推进,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要求贯穿到党务公开全过程和各方面,以公开促落实、促监督、促改进,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确保各层级各领域党务公开到位。

“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务公开条例的实施,广大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将进一步得到保障,更加有效推动了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也必将激发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履行责任义务的热情,从而在党内形成更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认真的良好氛围,推动党的各级组织把自身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王维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