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连网锐评

“旅游+农业”还应去除同质化软肋

【连网】□李耀华

10月9日,本报刊登《“旅游+农业” 让农民富游客乐》,报道我市近年来发展乡村旅游成就,此举不仅搞活了乡村经济,也让很多农民直接受益。不过,类似“旅游+农业”景点也是参差不齐,其原因或许有多方面,但相似的模式、同质化竞争,无疑是其最大软肋。

近年来,我市涌现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1家,省星级乡村旅游区42家,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家,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3家,市特色旅游镇村15家,市级农渔家乐42家,初步形成了以花、果、渔、菌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仅就上述数据来看,乡村旅游形势十分喜人。不过,如果要说其中哪家乡村游景点具有绝对优势,能够深深吸引港城及周边游客,并形成良性循环优势,恐怕还很难说。因为在上述乡村景点中,有很多景点的建设、运营及产品模式大同小异,或即使其在全市小有优势,却难免与港城以外的周边县区乡村游景点雷同。

由此看来,港城“旅游+农业”的景点不仅要与市内相似景点竞争,还要与周边县区景点大比拼。这样以来,“旅游+农业”的竞争就得走特色之路,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弊端。那么,乡村游景点该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呢?其一,在于资源是立足的根本,乡村旅游景点显然是资源依托型景点,不能脱离资源谈规划设计,而应将乡村旅游资源的乡土味发挥到极致。同样搞采摘园,也应按不同季节错时经营;其二,地域特色文化不能丢弃,如果对乡土文化的梳理和挖掘不到位,往往易造成乡村旅游景点千篇一律,如果大家都搞传统农具展示,很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景点也会变得苍白而缺少吸引力。

当然,多元发展也是乡村游景点大势所趋,享受旅游产品和相关产业互动显然也很重要。时至今日,单一旅游产品已很难满足品位“越来越刁”的游客,而应按照不同的区域特点,设置不同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需求。只有突破单一旅游概念,打造更符合游客体验需求的特色新产品,才能形成产生一定的产业聚集效应,进而真正做出成效,做出特色,从根本上去除同质化竞争的软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