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观点评论

泄露个人信息不能容忍

【连网】  (□ 王文)“双十二”前夕,京东商城被曝超过12G、涉及数千万用户的信息数据已经泄露,消息一出,引发广大网民不满。而就在京东资讯泄露事件尚未尘埃落定之时,国家电网又被曝出APP数据泄露。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接连发生,再次引发公众担忧。

事后,京东声明称数据泄露缘于三年前的安全漏洞,更何况当时国内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及大量银行、政府机构都受到了影响。三年前的安全漏洞为祸至今,直到最近该公司才出面回应,晚了不止一年两年。国家电网虽然否认信息泄露,但大量数据已从相关企业流入淘宝进入黑市。

笔者以为,对于泄露个人信息的安全隐患,决不能容忍。涉事企业恐怕不能以技术漏洞和工作人员麻痹等为借口一推了之。有关部门应该从公众利益出发,加大惩治个人信息泄露工作力度,打消涉事企业的侥幸心理,提高其责任心。否则此类事件接连发生,而涉事企业总是忙于找理由,或作出“自罚一杯”的表态,而不是拿出行动来改正错误。

在互联网服务中特别是电子商务领域,个人信息失守早已不是首次,将用户的真名、密码、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信息曝光,无疑是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侵犯。目前,我国对于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几乎是一片空白,此类事件发生后,涉事企业往往只用发布公告“建议用户修改密码”就能一笔带过,事件的责任没人承担,用户的损失也没人赔偿,始作俑者难以受到处罚,这就难保同类事件不会卷土重来。

违法成本过低是此类事件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正是监管和惩治手段的缺乏,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由于信息泄露,一些人购房之后装修骚扰电话不断、购车之后保险公司马上提供“贴心”服务、生孩子之后被多家母婴服务机构盯上……凡此种种,不仅导致骚扰缠身,而且诈骗犯罪案件时有发生。有关调查显示,有的部门和行业甚至出现了交换、贩卖个人信息获利的灰色利益链条。

信息化社会,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止关乎个人,或仅仅是一个技术难题,它应当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对此,应该尽早出台完善有关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得处理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有法可依,不仅要从技术渠道解决问题,更要将其纳入社会管理规范和监管视野,长久发力、从严打击。希望有关部门以近期信息泄露事件为契机,就惩治个人信息泄露加紧行动,迈出实质性步伐;同时,要针对具体个案严加追责,遏制不法行为,不能让惩治个人信息泄露停留在口头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