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观点评论

问责机制不健全 “奇葩”证明还会在

【连网】(记者 许兵)今年7月份以来,民政部、公安部等多个部委接连下发通知,专门整治各领域滥开证明现象,明确规定了一些不再开具的证明。“新华视点”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不少地方、不少机构对证明材料的需求并未减少,上了禁开清单的证明依然不得不开。

一方面是国家部委自上而下明明白白的禁开证明清单,一方面却是某些地方机构依然故我的证明需求,最终尴尬的还是被逼到墙角的办事群众。变通的结果,曾经开过已经上了禁开清单证明的一些机构,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为有需要的群众开具证明,而那些要求提供相关证明的机构仍然极少让步。长此以往,证明“新规”或许又会在落实过程中层层消减,甚至沦为一纸空文,譬如当时喧嚣的“禁烟令”、“限塑令”之类。

“证明我妈是我妈”这样的“奇葩”证明,说起来绕嘴、听起来头晕、办起来犯愁,是不是必须要有暂且不论,但从中多少可以窥见“四风”问题的影子:一些居高临下的政府单位和部门,对于能够“公对公”核实的情况懒得费力烦神,简单推给群众了事,万一出现什么问题还可以推卸责任。至于因此给办事群众、其他单位和部门如何添堵增加负担,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此外,证明的过多过滥,还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存在已久的信息壁垒密切相关,缺少切实可行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谁都不愿担责主动打破现有的框框。

改变证明“新规”落实难的窘境、切实减轻群众办事负担,制度设计的跟进必不可少。大的方向,当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当前能做的,是在“新规”出台之后,及时明确具体的操作细则,尤其是问责措施。在堵住出口“塞子”的同时,必须强调针对那些仍然要求群众提供禁开证明单位和部门的责任追究,追究部门也追究领导,形成强大震慑力,倒逼其改进作风建设,源头减少和杜绝转嫁责任甚至故意刁难的各种“奇葩”证明。

“别让政策‘听着好听’,落实起来却处处受限”。或许是自己杞人忧天:证明“新规”固然很好,但如果问责机制不健全,“奇葩”证明还会一直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