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新闻 新闻> 观点评论

“名校”的成功或是教育的失败

【连网】(许兵)又是一年的高考录取季,“名校”、“最牛班级”之类的报道不时可以见诸大小媒体,虽然并不提倡追捧“高考状元”,但是省市县各级的文理科头名,却总是异常生猛地被第一时间推到公众的聚光灯下。对于寒窗苦读学子的成功,我们愿意发自内心地报以掌声;对于那些所谓“名校”的再创辉煌,也许并非就是值得一边倒地大唱赞歌。某种程度上,“名校”的成功或是教育的失败。

“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大抵有这样几个重要的助力:汇聚了一个地区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网罗的是一个地区成绩最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很多时候,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一个市、某个县的“名校”产生并持久发挥影响力,是最好的老师加上最好学生的必然结果。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学校教师的付出和学生个体的努力,只是这样的成功并不能代表更加普遍的大多数。

除了一两所众所周知的“名校”,一个县区通常还拥有若干所普通高中。对比“名校”的足够炫目,一些普通高中的师生尽管努力付出,但往往学生连像样的本科院校都难以考取,北大清华则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乃至空想幻想。有鉴于此,从考量一个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来说,“名校”的成功固然可喜,更多普通高中的寂寂无闻必须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一味追求“名校”的明星效应,优质的资源、资金向其倾斜,长期下来必然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名校”自然越做越强,普通高中愈加孱弱。

衡量一个省、一个城市、一个县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效,重要的指标当要看教育均衡化如何,而不是某一学校的升学率如何。如果一个地方能够向上输送生源的学校,总是只限于很少的几所“名校”,而大多数普通学校的毕业生在此类选拔考试中很难有所作为。那么,即便这一地方的升学率绝对指标不低,对这一地方的教育工作,也不应给予过高的评价。

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教育的目标应该着眼于造就尽可能多的“成功者”,学生无论就读于什么样的学校,都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拥有公平的竞争机会,而非在无望中耗费青春。正是基于公平的角度,不客气地说,有限几所“名校”的成功,折射的当是一个地区教育改革的失误乃至失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