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资讯 资讯> 读书美文

《星战7》是部 “粉丝”电影

【连网】(记者 张晨晨)第一次看《星战》,是小学,在邻居叔叔家。他是高中毕业,我们那里学历最高的,所以相对了解一些潮流,我的电影启蒙也基本在他家开始的。但那次,他买的是《星战》盗版碟,在VCD里播,卡得跟便秘一样,而且全程英文带字幕,实在看不下去。

然后,我就这么诡异地错过了一个经典时代。

如果说那次失败的观影给我留下什么深刻印象,也就是电影中零星几个片段,比如开头那很有特点的梯形渐隐字幕,还有各种炫酷的战机在宏大的矩形隧道里激烈战斗的场面,而其中一架战机上还坐了个死丑死丑的毛猴子———这就是我对《星球大战》的最原始印象。后来我知道,这架战机叫“千年隼”,是全世界“科幻迷”心中的经典战机;而那只毛猴子叫楚巴卡,他和汉·索克成了有名的走私搭档。

随着我的渐渐成长,我陆续在新闻或电视中得知《星战》还在继续拍摄,最终拍了有6部之多,但我一次没看过———“启蒙”的确就像“初恋”,第一次的感觉不好,真的会影响到未来对它的直观认知以及评价,更会从摇篮里扼杀“情怀”的滋生;或许这跟人的心理暗示有关,但我的确对星战文化没有情怀积淀。

其实不光我吧,所有中国人对这个经典科幻系列都有着相对普遍的陌生感———这部电影的第一部出产自1977年(在整个系列中属于第四部),所以当美国人开始畅想太空之旅时,我们才刚刚结束文革啊!那时候,国人心中的银幕经典满满都是“潘冬子”之类,哪有什么“绝地武士”。这种同一时空下的文化环境落差,造成的精神错愕感,简直媲美“华盛顿和乾隆死于同一年”这样的史实。

而直到《星战7》上映前,该系列均未在中国内地大规模上映过,培养出的、仅有的粉丝,无疑跟我那个叔叔一样,都是盗版碟、录像带,还有之后勃兴的网络的功劳。

所以,当《星战7》在全球掀起了观影热潮,票房更是打破《阿凡达》的纪录;当欧美各国包括日本在内,为之疯狂时,中国的观影热潮反而显得相对冷清。纵使这样,也无碍我去趁热将之前所有的《星战》影片温习一遍,而一篇叫做《星战之后再无科幻片》的拔高文章,更是催化了我这一诉求。然后在前天,到电影院看了《星战7》。

首先,感官印象表达一下。整体3D特效很炫酷,反正宇宙间的纵深感和空战场面体现出来了,值回票价;但跟其他特效大片相比,乏善可陈。这也是我仅有的几次电影院经历中,唯一出现中途打瞌睡的情况———排除我太过疲劳之外,或就是对相对平实老套(竟又出现了《星战1》里追杀机器人的桥段)剧情的非代入感,及对于“复古怀旧风”、大量“致敬梗”的不感冒;而印象较深的,是那个球形机器人BB8,当它跟《星战1》里那个柱形机器人R2-D2在一起时,有串场到《瓦力》的感觉。

怪我没情怀基础,这的确是部“粉丝向”的电影———以星战文化为代表的太空题材电影,已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的重要一支。包括前段时间热映的《火星救援》,均承载了导演浓到化不开的星战情结。所以,粉丝会说:当星战一往无前的片头字幕再次出现在影院大银幕上时,距它第一次给人的突兀感承载了许多时代所独有的厚重感,这时你会发现你看的不仅是一部电影,而是能影响数代人的集体记忆。

但这对于大部分国人而言,确实,有集体共鸣的还是少数,大部分走进电影院的,还是与我一样,“跟风凑热闹”的居多———那种为了致敬和怀旧,而刻意维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格的简单道具和呆板造型,基本上没打动国人的心,反而被吐槽为古板、单调,味同嚼蜡。看吧,“初恋”不是件小事,大部分国人对它并没有“初恋”。

那么,我只能说:这是部合格而精彩的“粉丝电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