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志鹏 孙正凯)2024年以来,连云区板桥街道坚定贯彻基层减负目标要求,一体推进减负松绑与提质增效,精准聚焦“产业发展瓶颈、街区面貌老旧、居民诉求多样”三向发力,以“红引方向,绿赋动能,金暖民心”破题起势,积极探索、深入实践,扎实做好新旧动能转换、谋好减负“后半篇文章”。
红帆领航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破局”的聚变
地处连云区城郊的板桥街道,曾深陷体量小、资源散、业态少的发展困境。为打破困局,街道党工委牵头村社、企业、驻街单位等14个党组织,组建共同富裕党建联合体,成立“桥见幸福”共富公司,推行“五联五促”工作法,让乡村经济发展逐步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我们聚焦农文旅融合、工程建设等领域,已与6家企业签下框架协议,在手18个项目,全年预计营收超400万元,带动村均增收80万元。”桥见幸福共富公司总经理杨韬在股东会上介绍,目前公司立足街道实际,布局资产经营、工程承揽、社会服务、人力资源四大业务板块,正牢牢抓住区域发展机遇。
绿潮涌动 “风光”产业与生态蝶变的双向奔赴
紧跟绿色发展浪潮,板桥街道深度挖掘风光资源潜力,协同推进“风光储”链式招商,目前已实现美达新能源10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50MW智慧风电项目完成基桩布点规划,200MW用户侧储能电站等多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部门负责人点对点为我们跑手续,项目顺利实现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竣备即发证,有这样的服务效率,让我们对后续项目运营充满信心。”美达光伏发电站站长单广明对项目的建设历程颇为感慨,今年1至6月份,该项目实现工业产值2035万元,已然成为街道新能源产业核心。与此同时,街道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提升减污降碳协同能力,上半年统筹建设湿地净水区36亩、栽种水生植物3000余株,“见缝插绿”栽植蜀桧柏460棵,充分释放水清岸绿的生态红利,生态友好型“能源小镇”正悄然绽放在昔日盐滩。
金色护航 民生清单变“幸福账单”的温暖质变
“群众在哪里发声,我们的工作就往哪里用力。”板桥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董建强说。
从更换路灯、添设治安监控等“小事”,到翻修9栋居民楼基础设施、安装180处电动车充电桩、新建2000余米污水管网等,对于板桥街道来说,这些都是重要的“民生工程”,都是实实在在、不容忽视的民生实事,而每一件民生实事都蕴含着对民生诉求的深刻洞察、深切回应。街道与时俱进力求细致深入,推出为民大食堂、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社保集体补助示范点、自然文化研学路线等惠民举措,让幸福感渗透生活细节。议政代表、政协委员深入网格,串百家门、听百家言,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通过议政代表会和协商议事会推动问题解决,靠前监督、定期回访形成闭环,最终促成了民生清单变“幸福账单”的温暖质变。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徐蕾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