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姚绍庄 卢磊)8月13日下午,连云港市赣榆区科技局组织国内水产专家,对赣榆区校企合作项目“中国对虾陆海接力海上网箱养殖模式开发与示范”开展中期验收。专家组通过听取项目汇报、核查技术资料、实地勘察养殖现场,经质询讨论后,一致认可项目阶段性成果,并为后续技术优化与产业推广提供了精准指导。
项目汇报会
赣榆素有“中国对虾养殖之乡”美誉,中国对虾是赣榆传统优势养殖高价值品种,是赣榆地理标志商标,以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市场青睐。但近年来,因受虾病频发、养殖环境等外部因素制约,当地中国对虾养殖业增速放缓,产业升级空间广阔。
项目相关负责人江苏海洋大学教授、副院长高焕介绍,该项目旨在建立一个适于连云港海域以中国对虾为主导的“陆海接力”网箱养殖体系,结合陆基大规格苗种培育,实现陆海接力智能化海洋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也将进一步解决对虾陆地养殖面积受限,养殖网箱季节性闲置等问题,实现向海要地,增产增收。项目实施成功后,可推广地区覆盖整个江苏沿海,并将带动渔民就业增收,前景非常看好。
中国对虾
该项目由江苏省农业科技型企业江苏众利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苏海洋大学联合实施,项目资金为自有,执行期为 2025 年 5月至 11月。项目位于距柘汪港出海点约10公里、距岸线 8公里的海域。
中国对虾称重
中国对虾测长
项目实施的内容主要有: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陆海接力网箱养殖技术方案;建成22个周长40米、水深 3.5 米的圆形重力式网箱;目标达成养殖成活率超 50%,培育出“1 公斤 20 头以内”的大规格对虾;单个网箱预计产虾 500 公斤、利润超 8万元。
验收组查看中国对虾长势
针对海上复杂环境。项目推进中,团队专项研发抗风浪装置并投入使用,同时通过定期泼洒生石灰、配合养殖吊装船起网清洗等组合措施,将网箱附着物对养殖的影响控制在安全范围,确保养殖环境稳定可控。
现场捕捞中国对虾
目前,养殖环节已取得显著进展:陆基工厂化育苗 500 万尾,苗种存活率达 90%;创新采用 “四段式” 培育流程 ——1 厘米左右的虾苗先在工厂化车间培育,再转入纳入海水的外塘暂养网箱 “标苗”,待规格达 4—5厘米后,于今年 5 月 10 日分批转移至海上网箱进行成虾养殖,构建起了“陆基育苗 — 外塘度标苗— 海上养成—陆基暂养度肥销售” 的全链条模式。
海上网箱养殖一角
赣榆区科技局党组成员、三级主任科员梁怀省表示,该项目如成功实施,不仅为赣榆中国对虾养殖业注入技术新动能,更将通过提升养殖效益带动渔民增收,打造赣榆中国对虾养殖新模式,为江苏省践行“向海图强 战略、培育海洋经济新增长极提供坚实支撑。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徐蕾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