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初文琴 卢磊 姚绍庄)解决市场上“添加剂滥用”“品质参差”等乱象,助力企业通过标准化提升产品溢价空间,打造“赣榆夹心海苔”地域品牌及行业标准。近日,赣榆区与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举行“夹心海苔”团体标准立项工作研讨会,务实推进赣榆海苔产业从“产量领先”向“标准引领”转型发展。
标准立项工作研讨会
赣榆海域面积广阔,浅海滩涂达11 万公顷,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全国条斑紫菜养殖大区,年产干紫菜占全国40%,养殖面积高峰时曾达18余万亩。历时50余年发展,全区紫菜产业已构建起从育种、栽培、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紫菜加工企业达 140余 家,配备 300 余台套加工机组,其中一次加工机 200 台套,二次加工机 60 台套 。建成启用功能完备的赣榆紫菜交易市场、柘汪紫菜产业园。2024 年,赣榆区累计销售干紫菜 14.76 万箱(6.9 亿张),销售额超 3.22 亿元 ,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紫菜单品金额达 5 亿元以上。
紫菜养殖
此次会议由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赣榆市场监督管理局、赣榆区科技局、赣榆农发集团、赣榆区紫菜商会、紫菜交易中心、二次加工代表性企业等多家单位参与,重点聚焦产业规范化发展需求,通过标准制定引领行业升级。
夹心海苔加工生产
会上,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米娜莎就标准制定框架作主题报告,重点阐释了夹心海苔相关术语、产品分类、技术要求、产品等级划分、检验规则、生产过程管理、标签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赣榆紫菜交易市场
与会各位代表针对标准细节展开充分交流和讨论,最终就标准文本框架、主要指标技术参数、产品分类及等级划分等内容达成初步共识。下一步,赣榆区将加快推进和完善赣榆“夹心海苔”团体标准立项工作,力争年内发布实施。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徐蕾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