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高公岛访古迹观新风

□ 俞德奎 丁超 张津维 吴成芳

gb风物s

【连网】  新冠疫情缓解后的孟夏之时,我们一行人慕名来到连云港市北云台山最东边的“天崖海角”高公岛。

高公岛距离市中心约六七十公里。过去,那里是人“进不来、出不去”的穷地方。唯一一条原是“文革”前军队修建的战备公路,路窄险陡,蜿蜒曲折,似挂在山崖上飘带,坡下是茫茫巨海,外面人来得少,对高公岛陌生而多为茫然不知。如今的高公岛已是旧貌换新颜,获批为囯家级美丽乡村。

高公岛之得名,因这里历史厚重,悠远古老,铭刻沧桑,这些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据《晋书·安帝记》:“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农民义军败走郁洲。晋军宁朔将军高雅之征讨在郁洲山高公岛,被孙恩活捉。”朝廷为纪念高雅之,命名为高公岛。

在建设新农村要青山绿水的思想指引下,这个偏僻小镇的各项事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发生了可喜变化成绩显著。乘车沿双向三车道的港城公路东行到黄窝地界,映入人们眼帘的,公路左侧路边栏杆上矗立着“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巨大而醒目的金色大字。走进村民广场内远远眺望,村居背后山峰连绵不绝,翠碧环绕,林木苍翠,像连绵浩瀚的绿色海洋。山坡上下居民楼隐现出耀眼的红的瓦,白的墙,楼房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像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赞叹不已。

gb风物r

黄窝因远古一部落信奉黄鸟为图腾,后氏族姓黄。称之凰窝《汉书·昭帝记》载:“始元三年冬十月凰集东海,遣使者祠其处。”又称为皇窝是明代顾乾《云台山志》载:谓唐太宗驻跸处,士人呼为保驾山,称之皇窝。这里是具有悠远的历史文化的地方,在奔小康创建美丽乡村中走在其他村前面。现在见到的村里,绿荫掩映的居民楼,通向家家户户坡道、台阶小道,都是水泥铺设。家家装上了自来水,户户建有水冲厕所,全村都通上了燃气管道,污水专线流入处理站,保洁员全天活跃在村落里,百姓自诩今天农民的生活条件不输城市。

柳河村深藏在云台山天崖海角的高公岛南侧,古称五柳河村,与历史名人陶渊明有—段缘分。陶渊明(公元352—427年)字文亮,又名潜,别号五柳先生。他的《饮酒》诗:“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自称是陶渊明后人的清道光年间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陶澍,曾在1832年、1835年两次公巡海州,与学者合参史乘,考证指实,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陶渊明任东晋刘牢之参军时来过宿城。陶澍在1837年宿城法起寺旁建成陶公祠,亲自撰写书丹《靖节先生镇军建威参军辨》长文石刻,镶嵌在陶公祠廊柱上。陶澍的考辨载:陶渊明在隆安四年任刘牢之的参军时,—山之隔柳河受涧水漫溢和海潮浸害,陶渊明心系百姓,率两千兵丁来此挖河筑堤。后来百姓称这里的河作五柳河,堤叫五柳河堤,地名叫五柳河村。山村背后的两个山头,因山上庵里供奉“五柳先生”牌位,后来村民把大的山叫大庵,小的称作小庵。这里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村域3.5平方公里,山林5000多亩,国家级森林保护区450亩。人们走进柳河村中间,瞥见一矗立交叉路中间天然棱形约三四米的大石上镌刻“柳河”两个楷书红字,后边植五棵柳树。距今千年多前的这段历史的遗迹,引发多少人对历史名士的崇拜、仰慕之情啊。

我们一行人徜徉在千古先贤曾经孜孜以求,为百姓生命安危,抗洪排险而战斗过的地方,今日柳河的崭新面貌,告慰千古贤人陶渊明的在天之灵,今日的山更美,风景这边独好,老百姓不惧发生任何自然灾害,迎来富裕、幸福、美丽的乡村小康生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