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资讯 资讯> 文旅动态

海师:百年名校的传奇与记忆

【连网】(记者 金同启 张晨晨) 海州师范学校始建于1914年,几迁校址,数易校名,道路坎坷,历经沧桑。在8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近两万名海师学子遍布海内外,堪称桃李满天下。直到1998年,“三校合并”,“海师”的名号就此归入了浩繁的历史档案。

不过,今年两会上,市长赵晓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支持连云港师专申建海州师范学院,这使得这所百年名校的辉煌身影,重又徜徉在大家的记忆长廊。

革命斗争的“风暴眼”

1928年,“海州一代女杰”吕继英在东海中学(海州师范学校前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谈起那一段风雨如磐的革命生涯,吕继英曾对她的表侄周永卓说:那时,学校没有宿舍,我就吃住在你母亲家。她目光灼灼,“我们在学生会主席惠浴宇的领导下,闹学潮、散传单,参与水淹谷延隽、拳打路秋斋的斗争。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追求革命真理!”

惠浴宇在此后担任了江苏省省长,但那时,他还是东海中学学生会主席。少年有为的他为我党在海州地区的革命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1929年3月12日,是孙中山逝世四周年纪念日。东海县委决定我党与海州人民公开见面。当时,《中国共产党东海县委与东海人民首次见面献辞》和《告东海县各界人民书》已经起草完毕,只需盖上钢印,付印即可。时值夜半,惠浴宇负责放哨。但是钢印盖好了,却找不到油印机。

为不耽误时机,胆识过人的惠浴宇跳进墙内,砸了教导处窗户的玻璃,钻进去把油印机偷了出来。他把油印机背到海州东州冯若愚家里,一面印,一面分给党员同学在城里四处张贴散发。期间,他们遭遇了军警的盘查和搜身,惠浴宇急中生智,迅速躲进家里,将手上未干的糨糊使劲抹在了被窝里,化险为夷。此后,海州有了共产党的消息不胫而走,如一声惊雷,轰动了一向沉寂的海州城乡。

到了1929年,风暴正在这所学校酝酿,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不断上演——我市的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30年8月8日,在东海中心县委的领导下,海师部分师生积极参与,花果山下爆发了震惊全省的大村武装暴动。后来,该校学生冯菊芬于1930年9月4日在南京雨花台就义,年仅21岁。临刑前,冯菊芬忽然对敌人说:“把我松了绑再说。”敌军官以为她要自首交代问题,即令松绑。她待敌人松绑之后,猛然冲过去,连打反动军官几个耳光,大骂国民党反动派,高呼:“打倒新军阀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敌人这才慌忙开枪。

正是有了像他们这样前仆后继的浴血先烈,海州师范学校才真正成为海、赣、沭、灌地区早期党组织的活动中心和革命摇篮,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我市早期活动斗争的“风暴眼”。

苏北鲁南教师的“摇篮”

在民国至解放初期,海州师范学校是苏北鲁南地区学子向往深造的学府,为徐淮地区培养了许多人才。现年83岁的张学贤就是其中之一。他曾先后担任过海师学生会的劳动部长、学生会副主席和团总支委员,并在该校执教7年。

他记得那段转折时期海师的点点滴滴。对老校长郇华民记忆尤其深刻——从沈云沛、卢佃虎到丁荫东、曹中权等,海师历史上历经了好几任校长,而海州解放后第一位校长是郇华民。1948年11月8日,海州解放第二天,郇华民就根据谷牧政委的指示,来到海州古城,接管海州师范,从此和海师结下不解之缘。

解放前,海州师范学校的政治情况极为复杂,校长牛云峰、总务主任倪爱棠代表国民党势力,中统特务头子袁孟九紧紧抓住训导主任职权,青年教师尹聚伍代表三青团,三股势力牢牢控制着学校党政大权,不少教师都被裹挟其中,左右无着。张学贤的老师——张国华就是其中之一。淮海战役前夕,国民党海属地区党政机关和军队于11月6日突然决定西撤徐州(实为溃逃),并强令海师师生随行。张国华带领100多名师生第二批西撤,途经沂河大桥时队伍被冲散,到了碾庄,又有几位同学中飞弹身亡。

000

1949年秋,海州师范成立新民主义青年团党支部委员会,图为全体成员合影。

 

“张老师目睹了国民党军政人员的腐败无能,争相逃命,感到受骗,遂决定带队返回母校。”张学贤说,张老师带着负罪的心情,回到学校,未想到新任校长郇华民亲自到校门口迎接。后来,郇华民把有关情况调查清楚后,特地向新海连特委书记谷牧汇报,说明张国华是被迫的,可以不做处理,继续留教。“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这是郇华民的一贯原则。

张学贤回忆,解放初期,海州师范学校极其破旧。三十几间平房,阴暗潮湿,教学设备荡然无存;老教师虽然陆续返校,但担心政局不稳;省教育厅分来几位教师,由于人生地疏,生活条件太差也没有完全安下心来。而最紧急的是,学生思想更为混乱。“在这种大背景下,当一校之长是多么艰难。”张学贤说,郇校长瘦弱清癯,但精神头很足,时常带领学生搞劳动、种菜地。他回忆道:每过段时间,总务处就带着大家去相距四五里路的海州车站运粮草。开始,我们很不自然,走在大街上都不敢抬头,但一看到革命了几十年、身形清瘦的老校长扛着扁担,走在队伍前头,一切顾虑也就打消了。“现在的教育都是应试,社会实践时常流于形式,但那会儿,老校长的教育理念却把我们一个个塑造成了能力过硬、吃苦耐劳的人。”

参政议政的“同窗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各项政治生活逐渐恢复正常。1983年3月底,市政协六届一次、市人大七届二次会议相继召开。当时张学贤在连云港日报工作,作为新闻界代表出席了政协会议。在大会休息期间,出席会议的葛维珍精神抖擞地抓住张学贤,惊讶地说:我发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有不少是海师校友,是不是和大家商量一下,约个时间拍个照片?

大约在4月2日,早饭后,大家应约在市一招大院里集合,一共到了31位海师校友,其中属于人大、政协两会代表、委员28人,还有3位是两会组织领导机构成员和大会工作人员。在葛维珍的统一指挥下,他们顺利拍下了极其珍贵的“同窗会”照片。

000

1998年秋,张学贤(左二)陪同校友到母校参观留影。

这个有趣的“同窗会”只是海师人在参政议政上的一个缩影。在此之前,还有不少海师人尽心竭力,秉公于心。海师原副校长刘瑞峰就是其中之一,他历任连云港市首届至第六届人大代表,以及首届至第五届政协常委。在此之前,即195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他被调任苏南行政公署专员。但时隔不久,他即辞官回乡,做起了副校长。刘瑞峰的外孙女胡明慧回忆,“1981年4月16日,外公参加政协五届七次常委扩大会,当时他已80高龄,那是他最后一次参加政协会议。”从1954年首届人大政协,到1981年第五届政协、人大,以老海师人的责任、荣誉与情怀,刘瑞峰履行了他应尽的义务。当时,办完了一切手续,刘瑞峰如释重负,对劝别他的人只说了一句话:拜托了,给你们添麻烦了!有一个领导握着他的手说:刘校长以后有什么困难、要求和建议,尽管提!刘瑞峰笑着说:你们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一老朽吃喝没有困难,只有一个要求,以后你们不要叫我刘校长了,叫刘老就可以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