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解放路小学承办市“1+3”高品质课堂展示活动暨小学名校长第四发展共同体活动

(记者 涂丽丽 通讯员 戚颖)为深入践行国家“新方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全面推进“1+3”高品质课堂建设的校本化实施与区域创新,打造小学教育品牌,2025年10月23日,连云港市小学“1+3”高品质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暨小学名校长发展第四共同体活动在解放路小学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以“智能赋能-课堂转型-育人创新”为核心导向,聚焦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展示了解放路小学在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高品质育人模式方面的前沿探索与阶段性成果。海州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李浩,海州区委教育工委委员侯作山,连云港市教研室副主任马建明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市小学名校长第四发展共同体成员以及全市小学各学科教研员、青年骨干教师300余人齐聚现场,共同探讨高品质育人方式教学变革。本次活动由省“苏教名家”培养对象、省特级教师、三级教授、市小学名校长第四发展共同体主持人、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华雪珍主持。

开幕启新:童乐之光映照未来


活动在歌曲《浮光森林》中温情启幕。伴随着流动的光影与充满生命力的旋律,孩子们以灵动的舞姿和清澈的歌声,生动诠释了解放路小学“自由舒展、快乐成长”的育人追求,展现出童年生命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可能。

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马建明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解放路小学的教改探索。他指出,学校历经二十余年持续深耕,完成了从“整合教学”到“项目导学”再到“乐智慧融”的阶梯式发展,在推动教学方式转型与人工智能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期待学校继续发挥示范作用,为推进区域教育创新贡献智慧力量。


理念引领:智能赋能构建课堂新生态

华雪珍书记结合解放路小学二十年聚焦“童乐课堂”教学改革的三个阶段探索历程,向与会者阐述解放路小学立足童乐成长需求,朝向未来人才培养,从主题整合教学到项目导学课程育人,再到初步建构“乐智慧融”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的教学新形态,深化全面推进课程育人、综合育人的阶段性实践探索,逐步达成师生“乐智慧融”新教学的学科素养、智能素养双维目标。

江苏省教学名师、解放路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张岩从实践层面系统阐述了童乐课堂教学创新路径探索,呈现了解放路小学在人工智能环境下从理念到行动,从课程教学到课堂形态的实践框架,整合技术资源,多维融入,全面推进教学范式与育人方式变革,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适应未来、创造未来的“AI时代快乐探索者”。


课堂实践:技术赋能教学深度变革

本次活动四个分会场,不同学科八节观摩课同步开放,全景式呈现了解放路小学基于童乐教育理念的“乐智慧融”教学新形态的阶段性创新探索成果,各学科教师立足学科本质,智慧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推送和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多个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范例,生动诠释了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专业赋能:智慧课堂赢得广泛赞誉

各学科教研员对八节展示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解放路小学的课堂实现了从理念到实践的深度转化。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些课堂实践让智能技术从工具应用转变为深度参与教学过程的认知伙伴,有效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交互性与成长性,展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


校际结盟:引领区域携手共进高品质教学改革之路

市小学名校长发展共同体主持人华书记在分会场,结合本次活动主题,以解放路小学教学改革发展为案例,分析了学校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难点与痛点,阐明解决办学问题的相关策略。同时对校长共同体建设的下阶段工作做了具体部署,鼓励校长们继续提升办学理念,主动增强课程领导力,基于校情,更好带领各校团队,深层体悟智能时代赋予教学改革的有利契机,以课程教学文化建设为核心任务,激活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加快学校新时期转型进程,逐步形成学校自己的办学主张与教学特色。

本次教学改革现场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解放路小学在“乐智慧融”教学探索上的阶段成果,更为全市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以“轻负高质、五育并举”为根本遵循,持续推进“1+3”高品质课堂建设,在智能时代的教育征程中不断探索,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技术赋能下享受学习的快乐,收获成长的精彩,为连云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梁红燕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