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震 赵阳 樊晓姝 徐维刚
“强国复兴有我,传承信仰之光……”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青年学子的铮铮誓词,在8月的抗日山上空回荡。
红旗飘扬,松柏苍翠。当天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实境课堂在抗日山举行。本次活动由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赣榆区委宣传部、赣榆区公安局、赣榆高级中学、抗日山文旅产业园共同举办。赣榆高级中学考入军队院校、“国防七校”、公安警察院校的近80名学生参加了活动。
誓言铿锵
强国有我勇担当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实境教育这种特殊的方式,为即将开启大学征程的你们,送上沉甸甸的成人礼。”抗日山脚下,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春宁介绍,今年参加活动的学生中,有14名被军队院校录取,34名被“国防七校”录取,32名被公安警察院校录取,充分体现了赣榆高级中学学子献身国防、科技强国、保家卫国的情怀。
从第一代航天人吴典连参与将东方红卫星送上苍穹,到新一代航天人谌廷政参与实现神舟飞天的梦想;从火箭专家郑亚参与铸就大国长剑,到辽宁舰副舰长于璨维守卫碧海蓝天……张春宁用一代代赣中人谱写的鲜活故事,告诉同学们只有用不懈奋斗、融入时代洪流,才能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近年来,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立足时代前沿,积极深化课程改革,着力提升核心素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张春宁介绍,在名校录取屡攀新高的同时,老师们也欣慰地看到许多同学把追求人生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兴趣爱好与推进国家发展强盛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
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微电子专业的李翔,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呼吁被军警院校与“国防七校”录取的准大学生们,要做“有骨气”的青年,像先烈一样胸怀国家;做“有锐气”的青年,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誓言铿锵,震撼山河。海军驻连云港地区军事代表王聘说,这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这批即将踏入军事院校、警察学院等崇高学府的青年学子,为他们未来的从军、从警、进行国防科技研究之路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尤其是考入军队院校的同学们,希望你们胸怀报国志,苦练胜战功,在强军征程上书写无悔青春!”王聘说。
“今天,我们手中接过的不仅仅是一面旗也是先烈们对我们的嘱托。先烈们无畏的精神,将会成为我学习上永恒的支柱,我会做一名优秀的军医!”考入海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秦绮说。
赣榆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海涛在活动中表示,这样的实境课堂既是对学生开展了一次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对先烈的缅怀。“希望同学们记住家乡这方英雄的、可爱的土地,把优良传统带入大学,带入未来的人生征程。”
“希望同学们进入高校后加强锻炼,做到文武兼修、文武兼备,为将来就业做好充足准备。”赣榆区公安局副局长邓卫华寄语青年学子,“尤其是即将走入警营的学子,更要锻炼好身体,积极进行实践,为未来投身公安事业筑牢根基。”
实境授课
追寻榜样有力量
抗日山——这是我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青山掩映下,安葬着1800多位烈士的忠骨,石碑上铭刻着3576位烈士的英名。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列,沿着烈士冢前的路,拾级而上。两名学生代表,把花篮轻轻地摆放在小沙东海战烈士冢前。同学们向烈士鞠躬、寄托哀思。微风轻拂,似乎在诉说战火纷飞年代的故事。
赣榆区委党校老师李文汇神色庄重,为大家讲述小沙东海战的故事,生动地讲述,动人的故事让同学们感慨颇深。吕思璐同学诵读致先烈的一封信,与小沙东海战后,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进行“时空对话”。她在对话中,向先烈们描绘了家乡新貌,也表示会更加努力,肩负历史使命,努力让祖国更加富强。“实境课堂比课本更加生动,让我知道家乡也有这么多抗日英雄,我感到非常自豪。通过这样的活动,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也为努力的方向增添了动力。”吕思璐说。
今年,樊羽芮同学考上了江苏警官学院,她的一位哥哥和两位姐姐,也都就读于江苏警官学院。樊羽芮自幼就有做一名警察的梦想,在她看来,警察充满正能量。“之前,只是有这样的梦想,而今天这节实境课,让我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前行中充满了力量!”樊羽芮说。
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逐梦想
昨日下午,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的青年学子们走进影院,银幕上《南京照相馆》的片名缓缓浮现,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回望就此展开。
影片以一家老照相馆的兴衰为线索,串联起1937年至1945年间南京城的悲欢离合……当银幕上闪过累累伤痕,以及人民与侵略者不屈抗争的画面,影院里鸦雀无声,青年学子们眼含热泪——那些曾经在课本上读到的文字,此刻化作具象的苦难与勇气,重重叩击着年轻的心灵。
“原来和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影片结束后,考入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张宏宇眼眶微红,此刻才明白,前辈们常说的“要惜福”,是先烈用血肉换来的安宁,必须用奋斗去守护。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的蒋睿哲说:“我们应该在新时代的‘战场’上冲锋——学好硬本领,为祖国贡献出我的力量,这就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王经军寄语青年学子
以青春之名承先辈之志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当我们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共同回望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汲取奋进的力量。
80年前,无数青年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用生命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今天,你们选择投身国防事业,接过先辈的旗帜,这既是个人理想的升华,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希望你们永远铭记:穿上军装、警服,或走进国防院校的那一刻,你们便与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紧紧相连。这份使命,重于泰山!
未来的你们,或许是保家卫国的战士,是守护平安的卫士,是科技强军的先锋。无论身处何方,希望你们始终以“强国复兴有我”的信念砥砺前行。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在实验室里攻克难关,用知识武装头脑,用技能强健体魄。面对诱惑时坚守初心,面对困难时勇毅前行,让忠诚与信仰成为你们最鲜明的底色。你们要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
前路虽远,行则将至。同学们,愿你们从此刻起,以先辈为灯塔,以使命为风帆,在强国强军的征程上书写属于你们这一代人的荣光!
让我们致敬历史,奔赴未来!
接力棒正在你们手上传递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春宁
80年前抗战胜利的号角声穿越时空。今天,我们站在抗日山这片英雄的土地,用实境教育这种特殊的形式,为即将开启大学征程的学子们送上这份沉甸甸的成人礼。当晨光拂过烈士纪念碑的棱角,我仿佛看见历史的接力棒正在你们手中传递。
仰望校友星空,一代代赣中人谱写着共和国的荣耀:从第一代航天人吴典连参与将东方红卫星送上苍穹,到新一代航天人谌廷政参与实现神舟飞天的梦想;从火箭专家郑亚参与铸就大国长剑,到辽宁舰副舰长于璨维守卫碧海蓝天。他们用不懈奋斗诠释着个人理想只有融入时代洪流,才能绽放最璀璨的光芒。
立足时代前沿,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国防教育体系:踏访红色热土,厚植家国情怀;注重学科融合,播种科技火种。正是这种沉浸式教育,让“清澈的爱”在箹箹后心中生根发芽。
近年来,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积极深化课程改革,着力提升核心素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名校录取屡攀新高的同时,我们也欣慰地看到许多同学把追求人生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兴趣爱好与推进国家发展强盛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今年我校有14名同学身着戎装走向“军营绿”,32名同学选择警徽闪耀的青春,34名同学带着“国防七子”的录取通知书奔赴科技报国的战场。这些数字,正是新时代青年对“强国有我”最铿锵的回应。
录取通知书,就是新时代的“从军帖”。当你们站在国防科大的微电子研究所、哈工大的芯片实验室、中警院的战术训练场,请时时对照抗日山这面镜子:当年烈士用血肉之躯筑起的防线,今天要靠你们的智慧长城来接力。
同学们,当你们在图书馆晨读、实验室攻关、边防线值守时,请铭记此刻抗日山的松涛——那是历史对青春的叩问,更是时代对你们的召唤。80年前,青年们用“最后一件棉袄盖担架”的觉悟换来抗战胜利;今天,期待你们以“第一个冲进科技无人区”的担当开创未来。愿你们永远保持这份“赣中蓝”的纯粹,在民族复兴的星辰大海中,做破浪前行的旗舰!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梁红燕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