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雪峰 赵阳 康凯
今天,江苏海洋大学锚定国家海洋战略,建成31个涉海类专业,海洋科学入选省优势学科,工程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今天,“优学乡村”工程正在38所试点学校稳步推进,这是我市突出高质量村校建设,实现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重要举措。
今天,2025年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传来消息,我市师生获得金牌15枚,位居全省前列。
今天,我市通过非遗传承与社区教育深度融合,构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服务网络,积极推动教育惠民。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教育改革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五育并举”成效显著,教育公平日益彰显,服务发展提质增效,队伍建设优化提升,综合改革释放活力,开放合作广泛深入,全市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港城教育系统不断深化综合改革,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行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方位推动教育向高质量迈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基础教育 追求优质高效
如今走进我市的校园,现代化教学设施随处可见,多媒体智慧教室、标准化实验室等各类功能室一应俱全,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享。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建设,2019年以来,新建幼儿园95所,增加学位2.3万余个。截至目前,全市幼儿园省、市优质资源覆盖率达到96.82%,连云区成功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2019年以来,全市新建42所中小学校,改扩建127所。通过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我市推动“名校+”集团化办学,促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推进高中教育高品质发展的进程中,我市创新启动“优生优学”工程,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以新海高中、赣榆高中、东海高中、海头高中等为代表的高中学校,在高品质高中建设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灌南县长江路小学足球宝贝社团
“听一场学校工作介绍、听一节随堂课、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一次交流、巡视一次校园、参加一项主题活动、完成一套评价表。”这是我市在省内率先启动的“家长评教”活动,42.11万名家长通过完成“六个一”评教工作,对学校的管理、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深度参与学校工作。
灌南县百禄小学空竹社团
为更好地契合国家新高考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导向,我市对标新高考方案推进实施中考方案优化调整。同时,有序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进一步推进综合高中班工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升学选择,满足学生及家长就读普通高中的需求。
特殊教育方面,我市坚持“全覆盖、零拒绝”原则,多部门联合开展教育评估安置工作,全面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
罗阳中心小学纸艺刻韵社团
面对新形势,市教育局将持续优化教育供需结构,提升教育与社会的适配性,在推动更高水平的公平均衡、全面发展和创新发展方面持续发力,把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作为评价教育改革发展成效的重要标杆,推动基础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
高等教育 不断提质扩容
江苏海洋大学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生物工程、药学等4个学科被列入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建设计划。
江苏海洋大学学生拔河比赛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构建医、药、护、技、管5个专业群,护理学、药学入选省一流专业。
连云港师范学院以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为主要特色,学前教育、美术教育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
近年来,我市高校初步形成“蓝色学科+医药特色+教育根基+职教高地”的多元化结构,高校建设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提升。江苏海洋大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学校博士点建设加快步伐,2024年获批首批江苏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24年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达到71.92%,学院入选武书连2025中国民办大学独立学院中国一流独立学院称号。连云港师范学院170余人次入选全国教学能手、省市教学名师、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为本科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康达学院学生做实验
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我市高等教育深入推进产教协同育人。江苏海洋大学聚力打造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装备与制造、海洋生物与医药、海洋信息与技术应用、能源化工与新材料5个专业集群,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水平。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省级绿色化工市域产教联合体,与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盛虹石化、中化国际等26家石化头部企业、2家科研机构,服务连云港石化产业发展。江苏财会职业学院积极探索“政、校、行、企”深度合作模式,牵头成立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服务(数字财经)产教融合共同体,与百度等行业巨头携手,形成紧密产教生态,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职业教育 凸显特色融合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以《推动新时代连云港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纲领,全面实施“内涵质量提升”“结构布局提优”“现代体系构建”“产教融合创新”和“社会服务赋能”等五大工程,服务我市主导与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学院、校企合作示范组合等项目创建,推动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紧密对接我市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课程体系。
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中获金奖
近三年,职业院校先后新增“网络直播与运营”“石油化工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专业42个,为我市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全市中职学校先后建成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省领航学校10所,占中职学校83%;立项建设省优秀职业学校6所,占中职学校50%。
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团队在省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
我市职业院校不断推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与行业标准、企业需求相对接,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不断提升育人水平,连续多年开展职业院校技能、教学、创新创业等各类大赛,学校在省级和国家级大赛中取得优秀成绩,在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师生共收获金牌15枚,排名全省前列,进一步激活学校发展潜力。全市目前开展“3+3”中高职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36个,职教高考班升学总达线率突破91.42%,学生成长成才渠道进一步畅通。
我市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度,建设绿色化工、低空经济、智慧文旅、数字商务、新医药等省市级产教联合体18个,建成京东电商等产业学院29个,认定现代学徒制项目40个、校企合作示范组合项目30个。融入地方产业发展大局,围绕地方优势产业加强人才培养,全日制在校生中,对接石化、医药、电商产业学生逾11000人。推动职业院校充分向社会辐射教育优势资源,各大中专院校年均开展特种作业、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方面职业培训7万人次以上。
社会教育 实现惠民出新
赣榆区“静艺轩刻纸艺术教育”项目,将非遗技艺融入社区课程,通过“传承人授课+居民实践+作品展示”,构建了独具魅力的刻纸艺术教育,受到居民的欢迎。
海州湾街道在大港社区开设老年人非洲鼓课程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技术革新加速、教育需求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教育逐渐成为推动全民终身学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我市立足区域特色与民生实际,通过打造非遗传承与社区教育深度融合的特色品牌矩阵,构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并以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推动社会教育资源下沉基层、惠及居民。
小学生进社区
近年来,我市以“地方特色+文化传承”为突破口,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社会教育品牌。目前,全市已获批省级优质项目化基地9个、游学基地4个、养教联动基地4个、名师工作室13个,19个项目入选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建设项目,教育服务“三农”基地、“学习苑”等项目各具特色。
社区是社会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连云港市通过多元活动激活社区“学习基因”。书画摄影大赛、旧物改造创意赛、短视频风采展示等活动,让居民学会用艺术记录生活之美;每年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集中展示社区教育成果,引导市民终身学习,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浓厚氛围。社区教育不仅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更成为基层治理的“润滑剂”,推动邻里和谐、共建共享。
连云街道荷花社区开展剪纸活动
连云港开放大学积极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举办连云港市村(社区)干部素质提升班,首期招收学员1497名;加强老年学院建设,满足老年朋友学习需求,已累计招收学员4000余名。2024年,国家老年大学江苏分部连云港分校在该校正式挂牌,并在社区设立教学点,形成“市级统筹、区县联动、社区落地”的三级网络。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市教育局创新推出“港城家庭教育大讲堂”,线上线下融合传播科学家教理念。已开展活动9期,吸引超百万家长参与,形成“专家主讲+案例分享+互动答疑”的特色模式。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满足广大家长实际需求,精心打造“山海连心·云家教”系列短视频,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解答家庭教育难题,让家长“刷手机也能学育儿”。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梁红燕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