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孙超书画印艺术作品集》序

孙超,原名孙年喜,1945年1月出生于新浦龙尾河畔,幼时受家庭长辈影响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从上小学到中学又受教于张一平、张理两位老师的教诲,坚定学画的信心,工作后在单位一直从事美工宣传,70年代通过连云港市博物馆姜洪渠馆长介绍,受教于王宏喜老师。个人斋号雲山半丁斋主。


如玉在山而草木润   如珠临渊而时光浅

——《孙超书画印艺术作品集》序

阿 迪


熠熠星光点亮师古人之赓续,铮铮年华抒写师造化之新篇。时光不老,丹青永恒。在光阴的流沙里挽一缕风华,在无常的岁月中,笃定永不褪色的牵挂——艺术要讲究,不要将就。这就是孙超先生,一位耄耋之年的丹青长者,——兼擅书画印的艺林隐者。


孙老的艺术情结发轫于小学时代丹青妙手张一平老师的影响,继而中学时追随美术老师张理先生学习素描与山水。六十年代初始研习书法,从汉隶入手,兼学秦篆、金文,再后临习王羲之圣教序、孙过庭书谱等。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应时代的要求,画了不少人物的油画和版画,并锻炼了大号抓笔写榜书标语的能力,艺术视野得到了开阔。


因书画作品需要钤印,没有印章,那就画印,或许受了石鲁的影响。但总觉不甚如意,于是索性自己刻印。从汉印、封泥入手,及明清诸家,用功甚勤,在章法和刀法上更是苦心孤诣,独出匠心。因其篆刻优长,曾受邀在市广播电视大学讲授篆刻培训讲座。


七十年代师从著名画家王宏喜先生,在用笔用墨用水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认知和提高,也并由此奠定了自我书画的基调与风格。但孙先生师其心而不泥其迹,是为善学。进入21世纪,又问业于徐湛先生,系统学习花鸟画,在花鸟造型上又有了长足的提升。


丹青不知老将至,人书俱老。2016年在市大华文化交流中心举办书画个展,深受藏家青睐。今推出《孙超书画印艺术作品集》,——光影间,回忆从未走远;笔墨里,我心仍是少年。云起处一抹绚烂,水尽头花明柳暗。


孙超先生筑“小雅轩”于古海州白虎山山麓,谈艺品茗,写字作画,怡然自得。惯看字画“展览体”“江湖体”及行画的“热辣滚烫”,而能“躲到小楼成一统”,明月清风,甘苦自怡,实属不易!不求闻达,心若止水。坚守经典,认真写字,踏实做人,不愧是“大隐隐于市”。孙先生的书法具有一种金石气,拙朴沉实,格高韵古,在自然书写中尤见苍润之美。其画得自然之趣——为心造境。由于书法篆刻功底过硬,用笔沉着,刚劲挺拔。行草笔意,篆隶之筋,跃然纸上。不飘不滑,笔笔清晰,交待分明,是为通透。不论书法,还是绘画,亦或是篆刻,品鉴的最高标准还是“气韵生动”,而气韵生动的基础便是“骨法用笔”,韵由笔墨生,无笔墨则无从说韵。“气韵”是作者的性情在作品中的流露,书如其性,画如其人。孙先生注重追求诗文修养,用笔墨表达自己的情怀,见天见地见心。写心要有诗性,诗性要呈现出诗意,这便是我们民族审美精神之所在。孙先生得益于他的诗书画印俱全,却没有得意忘言、得鱼忘筌。


敬观孙老画册,读取丹心一片。


是为序。


             (阿迪,连云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朱芸玫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