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张作琳:地菜情结


作者:张作琳


春节一过,又到了吃地菜的时候了。小时候吃过饺子拜过年,便随着奶奶到地里剜它们,攒到正月初七好做“仙人脑子”吃,说吃了这“仙人脑子”一年不头疼。


上初中时学习了《农业基础知识》,才知道地菜的学名叫“荠菜”。为此放学以后,我还专门跑到妈妈和奶奶跟前说:“你们都错了。做‘仙人脑子’的那种野菜叫荠菜,不叫地菜。”妈妈和奶奶只是笑笑,也不争辩。奶奶还说:“我大孙子上学长学问了。”从此我们家里人都把地菜叫荠菜了。对于那些听不懂的人,还会特别强调一下“荠”的读音。


后来读了《菜根谭》,才知道奶奶为什么每次挖地菜都带着一把长舌铲子,还把挖地菜叫作“剜”地菜。书里说那地菜“正月吃根,二月吃苗,三月吃花”是有现实根据的。你看春节刚过,地菜的苗虽然很小,羞答答地躲在麦苗的碧叶下,但那条细长而雪白的根,经过一个冬天的孕育,富含营养,怎可不吃?到二月份这根就柴似老草,只能吃叶了。而到了三月份,在春风春雨的滋养下,地菜的茎拔节而起,头顶花苞,昂首而立。所以要吃地菜的花,一定要趁早,一旦花开已盛,那就失去应有的滋味了。


因此,在我的老家西拱齐,不仅正月初七吃“仙人脑子”,还有“三月三,吃仙丹”的习俗。就是用荠菜花煮鸡蛋吃,说吃了它一年不头晕。不管是“吃仙丹”,还是吃“仙人脑子”,都是在强调荠菜的药用价值。


小时候吃荠菜,我总觉得大人们是把它当成主食来吃的,后来粮食够吃了,才把它当作一种生活的调剂,以此提高人们的食欲。因此就有了妈妈的烫荠菜拌虾皮、拌鸡蛋皮、蒜蓉荠菜和荠菜炒鸡蛋等吃法。


由于野生荠菜产量少,更显金贵,可不是每天都能够吃得上的。现在有了人工种植的荠菜,产量上来了,会吃的人便开发出了荠菜饺子、荠菜包子、荠菜馅烙饼、荠菜屑烤饼干等美味食品。


更有甚者,比如我,还专门买来冰柜,将用开水烫过的荠菜分装成小份冷冻起来,一年四季,想吃时就取出一份,想咋吃就咋吃,随心所欲,谁也管不着。

总值班: 吴弋     编辑: 朱芸玫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