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爱窝窝

陈武

第一次看到“爱窝窝”这三个字,是在梁实秋的文章《北平的零食小贩》里,该文历数了许多北京(民国年间称北平)的零食茶点,其中有一段云:“糯米团子加豆沙馅,名曰‘爱窝’或‘爱窝窝’。”这么简单的一句介绍,让我在读到这里时,不由得停顿了一小会儿,想象这是一种什么食品,爱窝,是指食品的形状呢?还是指它的口感?口感实在是说不通的,形状又是什么状呢?“糯米团子加豆沙馅”,这不就是我们老家春节或正月十五时包的“汤圆子”嘛。不仅可以包豆沙馅,还可以包芝麻、红糖和一块肥多瘦少的猪肉,也有包豆腐和一块冬瓜的,包冬瓜要配白糖猪油。这种汤圆属于水点心,有时是当饭吃的。

后来读周作人的《书房一角》,有一篇《记爱窝窝》,描写倒是清晰了,却让我更糊涂了。周氏在文章中说:

“爱窝窝为北京极普通的食物,其名义乃不甚可解,载籍中亦少记录,《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爱窝窝一首,注中亦只略疏其形状,云回人所售食品之一而已。阅李光庭《乡言解颐》,卷五载刘宽夫《日下七事诗》,末章中说及爱窝窝,小注云:‘窝窝以糯米粉为之,状如元宵粉荔,中有糖馅,蒸熟外糁薄粉,上作一凹,故名窝窝。田间所食则用杂粮面为之,大或至斤许,其下一窝如旧而覆之。茶馆所制甚小,曰爱窝窝,相传明世中宫有嗜之者,因名御爱窝窝,今但曰爱而已。’说甚详明,爱窝窝与窝窝头的关系得以明了,所记传说亦颇近理,近世不有仿膳之小窝窝头乎,正可谓无独有偶。诗为丙午作,盖是道光二十六年,书则在三年后所刊也。”

说糊涂,有三点,是周氏引用小注里的,一是“大或至斤许”,能蒸这么大,如何食用呢?二是“茶馆所制甚小”,有多小?不像前边“斤许”那么明确。三是“蒸熟外糁薄粉”,这又是何等操作?“糁薄粉”是增加口感,还是方便吃食?这些都没有说清楚。还有一点,虽然明白了些,却也让我不能信服,“上作一凹,故名窝窝”。原来不过是表面上“作一凹”,似乎像极了一个人的小酒窝。但我总是觉得“爱窝窝”更是说糯米团子和其所包的馅的,难道不是吗?糯米团子的外皮就仿佛是温暖的被子,里面的馅,就是一个小人儿了。直白了说,是一个小人儿躲在他的被窝里,所以要“爱窝窝”。

周作人还写过一篇《窝窝头的历史》,也引用了上述小注,并在该文的最后一段云:

“天下事无独有偶,窝窝头的故事还有下文。北海公园有一家饭馆名叫‘仿膳’,是仿御膳房的做法的意思。他们的有名食品里边,便有一种‘小窝窝头’,据说是从前做来“供御”的,用栗子粉和入,现在则只以黄豆玉米粉加糖而已。所以北京市面上除真正窝窝头以外,还有两种爱窝窝与小窝窝头,留下一点历史的痕迹。‘窝窝头’极是微小的东西,但不料有这么一段有意思的历史,可见在有些吃食东西上如加以考究,也一定有许多事情可以发现的。”

按周作人的意思或考证,“爱窝窝”和“小窝窝头”算是和窝窝头“同科”的食品了。

有一次和一个“老北京”聊起北京的小吃,我想起了梁实秋和周作人的文章,说起了爱窝窝。他说他知道,小时候看到他祖母做过,挺费事的一种食品,可以当饭吃,也可以当零食点心消闲,做法是,把糯米淘洗干净了,像蒸干饭一样,在锅里蒸熟,冷却后,把糯米饭捣成泥状,再弄成饺剂子样,拍扁,把准备好的馅子包进去,什么都可以包,咸的甜的酸的,荤的素的,还可以包芝麻粉,包豆渣拌萝卜丝。可以是馒头形的,也可以是宝塔状的(宝塔状的不就是窝窝头嘛),上笼蒸熟,就是爱窝窝了。这就佐证了周作人的考证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位“老北京”朋友是个义气中人,嘴上说了不算,还要亲自实践,根据记忆,做了一次,特地请我们去品尝。那天临去赴宴时,还请教了周围的朋友,问他们是否知道爱窝窝。他们当然是知道的,只是一听说我要去赴宴,专吃爱窝窝,便善意地提醒我,一定会失望的。待到吃上真实的爱窝窝时,倒是没有失望,但也没有觉得有多么的好吃,真的就是汤圆而已,只不过是在笼子里蒸的,如果在锅里煮,就是汤圆了。说实话,还不如直接煮成汤圆了。当然,我也没有这么说。我知道,这些传统的食品,在多年的演绎中,制作的手段因人而异,会发生各种变化的。我朋友的手艺,可能比他祖母要差多了。因为我看出来,他对自己所做的爱窝窝,也是表现出略略的泄气状,只是面子上不予承认罢了。

真是无巧不成书,我那天在稻香村买点心,看到一种食品叫“艾窝窝”,我立马就想到梁、周二人所写的“爱窝窝”。“艾”“爱”同音,是不是同一种东西呢?我仔细看了看小包装上的配方,也有糯米粉成分,所包的馅子,有香芋味、板栗味等多种。但仅从形状上看,和那位老北京朋友所讲和所做的粗犷的爱窝窝又大相径庭,属于扁圆形的,极小,按克卖,500克能称很多,和窝窝头及汤圆子简直风马牛不相及。这又是为何呢?我买了一点,尝了尝,糯甜而微香,所谓“某某味”,是指其中的馅子。老实说,它比窝窝头、汤圆子要精致多了,比我老北京朋友所做的爱窝窝简直不属于同类。我又糊涂了,这究竟哪一种是正宗呢?其实,追究这个也没有意义了,“艾窝窝”和“爱窝窝”是不是“同宗同族”,也暂且不去管它,如果是传承,就只当它是传承罢了。如果不是传承,就当是另一种食品了———适应时代变化,也是应该的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