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孙桥的古桥与古棋

王从同 刘香立

赣榆区赣马镇是一座千年古镇,在距镇驻地以北2公里处,有一村庄叫孙家桥,村名起源于村南的一座石板桥。这座桥现已被定为市级文保单位。

据村中《孙氏族谱》记载,该村成于这座石板桥之后。石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约350年左右。《赣榆县志》记载,为纪念樊兆承等三任知县治理河道之功绩,特将这桥命名为“三公桥”。

这座桥的设计很有特点,从桥面到桥墩全部采用“三三制”石头砌成,桥体呈南北走向,全长11.4米,净宽1.95米,桥墩四排,桥墩结构“三竖一横”,横条石1.92米至2米不等,桥墩高1.48米;桥面由9块条石铺就,在东北的一块条石上有一方古代棋盘图案。石桥原有数尊石雕螭首,现仅存一尊,为早年间脱落沉于水中,2017年清理河道时出水,现保存于孙桥村东侧村委院内。螭首残长0.85米,宽0.44米,高0.32米。

据《嘉庆赣榆县志》记载,明万历十八年(1590)至万历三十九年(1611),樊兆程、徐应元、顾文炤等三任赣榆知县先后疏浚大石桥河,因此该河又称“三公河”,此桥应为浚河之后所建。另据当地《孙氏家谱》记载,该家族为清初由莒县避祸迁至此处,因本地有大石桥,孙桥之名由此而来。在2011年新桥修建以前,石板桥曾长期作为该村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

就连桥面上一副前人刻下的古棋盘也透着“三”的元素———三星棋。

相传,“三公”桥当年连接南北通衢大道,北到日照、莒县,南至灌云、涟水。当地人称作“南北盐道”。过往挑夫,车夫,大多是盐商小贩。每当来到桥头,因桥边有茶肆一个,就要歇脚喝茶,然后再上路。一日,莒南有几位挑盐小贩,歇脚时,发现这处处都显“三”的独特风格石桥,其中有一识点字的老客,想到在灌云大伊山卖货时学到的一种棋,也与“三”有关。一时兴起,便在茶肆老板处找来一铁錾,在桥板上凿下这个棋盘。由于灌云方言听不懂,不知这棋叫啥名,这位莒南老侉子便根据民间“福禄寿”三星高照之意取名———三星棋。后来,南来北往的客商到桥边休息时,就会就地取材,捡几块小石头,折一段小树枝当棋子,在桥边下几盘。时间久了,当地人也学会了。

三星棋的具体玩法如下:二人对弈。先投子,放到棋盘中的交叉点上。只要本方投的子在一条直线上(横,竖,斜均可),形成“三星”状,便可吃去对方一块子。吃子方式是用自己的子压在对方的子上。(对方已形成的三星子不能吃)当棋盘中的交叉点放满后,取走双方吃的子,开始下一轮的玩法:走子。一次只能在空出的交叉点上走一格。若上轮双方都没吃子,在下一轮要先“拔子”后走棋。“拔子”就是拿掉对方一块有利于自己能形成“三星”阵势的子。在走子时,若形成了“三星”就吃掉对方一块子,吃子方式与上一轮不同,直接拿掉对方一块子。

在行棋过程中,目的都是为了形成自己的“三星”阵势,将对方的子吃得无围攻能力,宣布输赢,再来下一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