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一缕幽香是端午

[如皋]余慧

端午节快到了,在古城如皋的东大街,总有一缕幽香扑鼻而来。这香,是大自然草木的气息,是中草药的芬芳。我一抬头,满眼五彩缤纷,彩线飘拂。由锦缎包裹、彩线缠绕的端午香袋,悬挂在沿街推着走的小车上,挂在稚气孩童的胸前。

端午节佩香袋,是中国延续千年的习俗之一。《离骚》中描述君子佩香袋:“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魏晋时姑娘用香囊传达爱意:“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端午香囊,多以五色丝线在彩色绸缎上绣制出各种古老神奇、寓意丰富的图案或纹饰,缝制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造型,内装多种具有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有避邪驱瘟之意,亦可作提神醒脑之用。

记得小时候,我的外婆会做香袋,色彩艳丽的零碎布头、棉花、丝线、香草,在外婆手里就变成了一只只玲珑可爱的香袋。最常见的造型是如皋人称的“老虎脸儿”,取 “百兽之王”老虎的面部造型,浓眉凛凛、怒目圆瞪,精神抖擞。家乡如皋是个文化古城,有不少民间手工艺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传承着这座城市的古老文化,维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纽带。

在一次采访中,我认识了民间手工艺人、百岁老人陈邦英。百岁高龄的老人还推着小车沿街售卖香袋,往往被抢购一空。老人不仅心灵手巧,还充满热情。香港回归那年,老人制作了100个香袋,送给香港的小朋友。陈邦英老人早已去世,她送我的香袋也在几次搬家中丢失了,但那香味儿一直萦绕在心间。端午前,我去拜访小城的香袋制作艺人,年近八旬的李翠林老

人。她家门前有个小院儿,拾掇得整洁雅致。院子里种满了四季花卉和绿植,牡丹、芍药刚刚开过,月季开得正旺,几个粗陶水缸里,荷叶碧绿圆润,亭亭如盖,小荷刚露尖尖角。半人高的栅栏上挂着一个小铃铛,我摇了摇铃铛,院子里拴着的狗叫唤起来,李翠林老人招呼我,门没锁,进来吧。

老人领我进了屋,家里弥漫着中草药的香味。小小的制作间里,堆满了色彩鲜艳的织锦缎和五彩丝线,几个纸盒子里分门别类地放着珠片、色带、流苏等配饰和尚未完工的香袋。墙上则整齐地挂着一串串精美的香袋,眼下最多的是各色粽子形状的香袋,寓意“高中”,是为即将中高考的孩子准备的;有桃子形状的,粉色的果实、碧绿的叶子,在中国传统习俗里“桃”有辟邪的寓意;还有各色菱角形状的,圆润饱满的果实,两端尖尖角微微翘起,俏皮可爱;中国红、玫红、粉色、金色等各色锦缎制成的福袋,寓意福气满满;最别致的当属老虎脸造型的,眉毛、眼睛、嘴巴、胡须均由手工一针一线缝制而成,栩栩如生,眉宇间一个“王”字威风凛凛。还有粉白的荷花、黄澄澄的柿子、大红的爱心、火红的辣椒、多彩的小金鱼等各种造型,寓意吉祥美好,无不玲珑精致。老人告诉我,她的香袋造型都是自创的,特别是荷花造型的香袋,是她对着院子里的荷花观察了好几天,在脑中构思,画好图样,尝试了好几次,然后动手剪裁、缝制的。

李翠林老人说,香袋承载的是吉祥之意,无论是做工还是用料她从不含糊。布料是从苏州订购的,上好的织锦缎,质地柔软、色彩丰富。香料都是天然的,有菖蒲、雄黄、藿香、白芷等十几味中草药,幽香清远,沁人心脾。李翠林十几岁开始跟着自己的外婆学着做香袋,如今视力一年不如一年,她希望将这个手艺传授给年轻人。

一针一线,丝丝缕缕,小小香袋,蕴含着独特的匠心,也承载着美好的愿景。这香袋里,有手心的温度,有暖暖的问候和深深的祝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