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深蓝色的梦

王方

小时候妈妈给我做过两件海军的水兵服,那曾是我最喜欢的衣服。蓝色的大翻领上,两条白色线条,V字型领口处还有仿照海魂衫图案做的一块装饰,在满大街都是蓝灰黑外套的时代,这件白色的水兵服简直太耀眼了!

那时,只要收音机里一放慷慨激昂的音乐,我就背着一把小木枪,站到小板凳上,神情严肃地“守卫祖国海疆”。就连我最喜欢的铅笔盒,上面的图案也是端着冲锋枪的解放军战士沐着月光、站在礁石上,神色凛然,目光坚定。自从有了水兵服,我就把自己从守卫海岛的边防民兵“升级”为海军战士了。

我上初中以后,每个月都拿着零花钱去报刊亭买《航空知识》和《舰船知识》,我的军事知识基本上都是那时积累起来的。我出生在青藏高原,亿万年前这里是浩瀚的海底,但在现实空间里,它几乎是离海岸线最远的内陆。距离我们最近的和海军有关的事物,是青海湖的鱼雷试验基地,好像叫151厂,大三那年我和同学去到已经废弃的151厂,看见湖面上保留着一个试验用的发射平台,岸上还有一艘退役的鱼雷快艇。我们像小孩一样爬上快艇,想象着乘它劈波斩浪,驰骋在碧海之上。

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对海军的认识都是从电影开始的。1959年上映的电影《海鹰》,讲的就是刚刚诞生的人民海军用鱼雷艇、采用伏击战术,击败国民党海军的故事。影片中,战士们随着战沉的鱼雷艇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与同样落水幸存的国民党水兵狭路相逢,最终战胜敌人。这部电影是根据人民海军的真实战例改编,男主角王心刚是当时的帅哥,英武之气远在今日“小鲜肉”之上。

另一部印象深刻的海战影片就是《南海风云》了,这是根据1973年的“西沙之战”改编的。影片由当年的另一个大帅哥唐国强主演,他饰演一位从西沙海岛渔民之子成长起来的海军舰长。

真实的西沙之战,是中国人民海军与南越海军在西沙永兴岛附近爆发的一场激烈海战,中国人民海军以4艘猎潜艇与南越海军的4艘驱逐舰展开激战,最终击沉南越10号驱逐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是《南海风云》中,唐国强指挥的猎潜艇在打光了炮弹、舰体受伤的情况下,采用深水炸弹齐射的“饱和式攻击”方式,击沉了敌舰;另一个也是“非常规战法”,我军的小艇冲到敌舰侧舷边,抵近敌舰炮火的死角,接着用冲锋枪、手榴弹和敌人展开“肉搏”,这个战斗的场景后来被艺术家画成了油画,广为流传。

之所以有这样的“非常规战法”,是因为当时中国海军的猎潜艇,吨位小、速度快、机动灵活,在双方的对峙过程中,一下冲到了敌舰的鼻子底下,当时艇上正好有准备送到永兴岛给守岛民兵用的手榴弹,战士们就顺手抄家伙,扔到敌舰上去,炸了个人仰马翻。

虽然中国人民海军用小艇击败了大舰,创造了一场海战奇迹,但人民海军对先进战舰的渴求一直十分强烈。小时候,我常看到一张毛主席的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1975年上映的电影《第二个春天》,讲的就是中国科研人员打破外国科技封锁、建造自己的导弹快艇的故事,这也是我印象里唯一一部反映海军舰艇研制的电影。片子里有一个年轻的火炮手,在演习时火炮炸膛,重伤牺牲,牺牲前沉痛地说:“咱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军舰。”电影里,我们终于试验成功了中国自己的导弹快艇,后来才知道这在当时还只是一个梦想,电影里用的是根据国外新型导弹快艇做的模型。

其时我们已经有了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051型驱逐舰,也称“旅大”级驱逐舰。1980年,由051型驱逐舰担任指挥舰、“远望”号测量船等组成的舰队,首次进入太平洋执行我国洲际导弹试射的追踪测量任务,我的老领导就曾经作为“远望”号上的一员,参与了这次任务。

051型驱逐舰中有一艘舷号131的南京舰。多年以前,我所任教的南京艺术学院到位于舟山群岛的某海军驱逐舰支队慰问演出,即将退役的南京舰就停靠在码头边。登上军舰我才知道,舰上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战士们要在简陋的环境里、在浩瀚的大洋上颠簸几个月,这样的生活对普通人来说不可想象。南京舰旁边的是当时中国最新型的054型导弹护卫舰,装备了垂直导弹发射系统和近防速射火力系统,是新兴的“海上骄子”,我们的慰问演出就在它停靠的码头上进行,军舰就是最好的舞台背景。

2012年9月25日,中国人民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加入现役,后来我们南艺传媒学院的一个女生到海军服役,成为登上“辽宁舰”的一位女兵,成了我们传媒学院的骄傲。

小时候,我有过一件海军的水兵服,后来,我当记者时采访过海军,我还曾带着学生去舟山慰问,我的学生成了一名头枕着波涛的水兵……我与大海的情缘如此奇妙。我仍时时想起多年前做过的那个深蓝色的梦:今日的“世界屋脊”之下,那远古的海底里,巨大的座头鲸和鱼群从我的头顶游过,阳光穿透海水照射下来,风吹起了我水兵服的衣领和军帽上的飘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