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粽子的记忆

■ 孙延兵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街上卖粽子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各种各样馅子的粽子陆续”出场”,给馋嘴的小孩来个一一满足。

就吃而言,不得不说现在的孩子比起我们小时候不知要幸福多少倍。在儿子可以尽情地享受各种粽子的美味时,我甚至连粽子的味道闻都没有闻过,更不要说吃了。

那时,每当端午节,也正是农村最忙碌的时候,地里的小麦、菜籽要收,水稻要种,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到处都是人忙碌的身影。抢收好成熟的庄稼,播种下秋天的希望,就是农村人最急需解决的事情。母亲更是如此,她就像陀螺一样,整天家里地里的活不知疲倦地干着,哪有时间去包粽子给我们吃。

对此,我们丝毫没有任何的怨言。相反,还觉得无比的幸福。因为尽管她一直很忙,却始终没有让我们姊妹几个辍学在家帮她干活,让我们都得到了应有的教育,尤其是我和大哥、姐姐通过自己的努力,先后考上了师范、中专院校,跳出了“农门”,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这在当时的农村来说是少之又少的一件事。

人生的许多事情是很难真正地说得清楚的。

欲望少,并不意味着幸福感会少,有时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反而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幸福。有时恰恰是欲望太多了,反而会让我们累得精疲力竭、苦不堪言,迷失了自我。

我真正开始吃粽子,还是我开始上班的时候。

那是一九九二年的八月,我十八岁,从老家淮阴一所中专学校毕业分配来连云港工作,在一家企业做了一名会计。

那家单位在海州市桥附近,是一家以本地人为主的工厂。

当时单位一同分来五个外地来的大中专毕业生,算是“人才引进”过来的。虽人生地不熟,但人心是肉长的,真诚的心终究可以换来别人的信任、关爱。

因为勤劳肯干的缘故,在几个分来的学生中,我给单位领导及很多人留下的印象不错。他们都很关心我,每到端午节的前后,总会有很多人给我送粽子,让我很是感动。

有办公室的程科长、王会计带来的,有医务室的洪医生带来的,还有是技术科的高师傅送来的……

一个端午节所收的粽子断断续续可以抵上一个星期的早餐。虽然味道不尽一样,但心意都是一样的。真诚,感动,温馨,难忘。

那种感觉简直是难以言表的,或许它的意义已远远超过粽子本身。我想这一切,恐怕是只有那些“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人才有可能会深深地感受到。

这种感觉,以及这种精神的传承也一直深深地扎根于我的心里。以至于后来我对外地分来单位的学生也总是会有一些不由自主的关心。希望这些细小的关心与呵护能让他们找到家的感觉,安心工作,愉快生活,就像刚参加工作时的我一样。

后来,单位破产了,人也散了。我则通过自己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调到了市内一家不错的单位,各方面条件比以前的单位要好得多,但与之前工厂里的生活相比,始终觉得少些什么。

闲着的时候,常常会不由得怀念起粽子,怀念与吃粽子一起走过的时光,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和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