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列表头部广告一条

资讯 资讯> 部门动态

我市警方以科技创新 引领警务实战效能提升

【连网】“舞好信息技术‘金箍棒’,驾好数据应用‘筋斗云’,积极推动传统警务向信息警务、数据警务、科技警务转型升级,向科技创新要警力,向信息化建设要战斗力,大力提升公安机关警务实战效能……”这是市公安局党委为应对大数据和信息时代挑战,谋求公安工作创新发展而形成的共识。

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坚持围绕这一指导思想,牢牢把握“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好时机,大力实施“科技强警”“创新强警”“数据强警”战略,不断加强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大大提升了全市公安机关实战能力和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水平。

敢为人先 敢于担当

科技引领搭建警务实战新平台

“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精诚团结、精益求精。”是副市长、公安局长王永生在统筹思考谋划公安工作发展定位、前进方向,力求各项工作契合时代发展、符合港城实际,贴近实战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的港城公安“后发先至”精神。

实施科技信息化建设改革创新战略,就是要坚持港城公安“后发先至”精神,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务实作风,知难而上,开拓奋进,建好大平台,用好大数据,以实际行动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为此,市公安局党委迅速把信息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向高手学习”的姿态,主动与苏州市公安局开展结对交流,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国内重点院校以及华为、华腾、东方网力360等顶尖科技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研究制订36个顶层设计方案,投入科技信息化建设经费1亿多元。3年建设、3年有成。目前,全市公安科技现代化、警务信息化框架已初具规模。

为探索大数据背景条件下实战指挥调度工作新路径,市公安局积极搭建智能调度平台、整合警务数据资源、建强接警指挥队伍、实施情指勤联动战略,最大限度地提升实战指挥调度工作效能。该平台在市公安局P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框架下,整合了110接处警、卫星定位、视频图像监控、无线图传等系统资源,使实战指挥工作实现了接警处置高效化、警情警力调度可视化、布控堵截网格化、警情研判精准化、预案调用智能化、实战指挥扁平化。同时,市公安局依托公安内网、互联网、图像专网和市、县(区)、派出所三级指挥机构,最大限度地将治安要素类、指挥要素类、执法勤务类等内部信息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汇集整合,建立警务云大数据中心,运用大数据平台支撑服务实战指挥,推动实战指挥工作的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

为提升大数据条件下公安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实战效能,市公安局还积极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学习轮训机制,不断提升民警大数据应用能力;通过完善综合研判监巡对接机制,不断提升民警驾驭警情、发现犯罪、服务群众的能力;通过强化实战演练机制,不断提升民警快速反应、指挥处置能力;通过完善检查通报、考查奖惩机制,不断提升数据平台的运行质态,增强民警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今年以来,通过大数据中心和实战指挥平台,开展网上比对、网上查询、网上串并、网上调度,快速处置,及时查证,共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员514名,紧急救助危难、疾病、走失等报警求助群众360余人(次),同比分别上升17.9%和12.6%。

为适应 “数据时代”的实战需要,市公安局还加强单警科技装备建设,在全局实现了一线民警人手一部执法记录仪、人手一部移动警务通,对执法过程全程记录,实现远程盘查人员、车辆和物品信息。形象地说,每个单警侦查破案、执法执勤背后,都有一个以大数据为链接、云计算为手段、一呼即应的团队在支撑行动、集群作战,信息化对侦查破案的贡献率已达到90%以上。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机关抓住数据积累、整合关联、深度应用三个关键环节,打通公安内部数据壁垒,汇集社会数据近6亿条,研发应用派出所工作、合成作战、情报“三大平台”等22个市级应用系统,“池池相通、水水相连”,形成了警务大数据规模效应,推动了警务工作由传统粗放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信息化支撑打造破案打击新品牌

大要案件的破案周期由7天缩短到4天,95%的命案一般不超过3天即侦破;18年前的命案积案告破;23项核心指标全省排名第一……这些成果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公安机关科技信息化建设的强力支撑,另一方面也打造了港城警方破案打击的新品牌。

科技信息化助力破大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公安机关的案件侦破效能。今年2月下旬,赣榆区金山镇佃马场村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接报后,市、区两级公安机关迅速启动命案侦破机制,抽调专门警力,依托科技手段合成作战,仅用28小时即将潜逃至山东省莒南的犯罪嫌疑人韦某抓获。去年6月,东海警方在工作中发现网民刘某某,通过互联网购买公民个人信息,且涉案数量巨大。经在线研判、循线追踪,逐步查明一个盘踞全国互联网络、覆盖20多个省份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相关涉案人员200余名。此案的成功侦破得到了上级公安机关充分肯定,被公安部评为2016年度“全国十大精品案例”。

去年11月9日,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技术民警通过拓展技术比对手段与传统侦查手段相结合,成功侦破沉积18年前的“1998.10.3”海州区某加油站劫车杀人案,3名涉案人员全部抓获归案。今年2月6日清晨,海州分局新海派出所接到多起轿车玻璃被砸案,有的车内物品被盗。接警后,派出所迅速调取案发地周边视频监控,及时掌握了犯罪嫌疑人作案和逃离现场全过程。民警迅速依托勤务指挥室通过图像追踪和信息研判,很快在市区海昌路某快捷酒店成功将犯罪嫌疑人孟某抓获,破案20余起。

“火眼金睛”人脸识别系统是违法犯罪活动的“克星”。市公安局依托人脸识别技术,建立“火眼金睛”联合实验室,在全省率先研发应用人像追踪实验网,打造人脸大数据追踪应用平台,项目运行6个月来,已成功甄别嫌疑人720余人。在侦破“2016.12.11”锦屏恶性聚众斗殴案件中,市公安局率先运用“火眼金睛”追踪布控,3小时锁定5名主要嫌疑人,6小时宣告成功侦破全案。该项目正向大型活动安保、安全监管等领域拓展,在连云港火车东站投入试用仅1个月,就通过人脸数据追踪抓获吸毒贩毒等嫌疑人72名。

有投入才能有产出。公安科技信息化的创新与发展使我市公安机关破案打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与前3年相比,全市刑事破案总数上升23.8%,公诉数上升6.5%,百警破案数上升23.7%;连续3年实现现行命案全破。综合工作绩效持续提升。据省公安厅通报,2016年我市打击处理总数、公诉总数、打击黄赌毒犯罪工作等23项指标全省排名第一,占全部55项考核指标的41.8%;全省排名前6名的指标占比从29.1%上升到52.7%。

综合施策 破解难题

智慧手段助平安建设结出新成果

市公安局党委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打造“最安全城市”目标,将城市技防设施建设纳入全市民生幸福“十大工程、百件实事”项目,科学谋划、统筹施策,大力推进全市技防城建设,通过不断引进高端型、智能化科技产品和技术,为技防城市插上了“智慧翅膀”,有效提升了治安防控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

为改变过去监控设施量少质弱、“死角”“盲点”多、资源难共享的状况,市公安局大力实施平安“天眼”工程,综合考虑城市规模、人口分布、治安状况等因素,做到点线面结合,科学确定监控密度,合理布建监控点,确保重点部位全覆盖,初步形成“场所有探头、小区有录像、道路有监控”的视频监控体系。仅去年以来,全市就新增监控摄像机8000余路,整合视频联网资源9660路。同时,还建成治安卡口2330处、电子警察230处、卡口式电子警察268处、道路治安监控16857处、高空监控590处,联网共享图像数据资源4000余路。在外围围绕苏鲁沿线、市际、城市出入通道和水域、海域,规划建成12个省市际公安检查站、207个临时卡点和2539个群防群治卡点,落实值守力量,开展24小时不间断排查防范,形成扼守交通要道的防控屏障。

在社区和重点场所部位,大力推广应用出租房屋二维码、旅馆住宿信息登记传输、网吧实名登记系统、小区及单元视频门禁等智能识别系统,实现对小区、房屋、场所、人员的智能化、可视化、实时化管理,让外来人员进出留痕,行踪有迹,有效地破解了这些部位和场所人员底数搞不清、变动情况弄不准、信息掌握不及时等难题。通过引用科技手段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目前全市基本形成环绕“市域、城域、核心区域”的立体监控防控圈,建成动静结合、内外联动、层层设防、整体锁控的大防控格局,从而形成了高效灵敏、以快制胜的智能城市核心防线,创造了7小时抓获连云“2.2”特大入室抢劫案犯罪嫌疑人等一批精彩案例。今年1-6月,全市通过治安防控措施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664人,与去年同比,全市刑事案件下降4.9%,其中两抢、扒窃等街面案件下降44.7%,盗窃电动车、摩托车案件下降13.7%,诈骗案件下降22.4%。

针对机动车快速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的老大难问题,在强化日常交通秩序整治的同时,市公安局把“智慧交通”作为创建安全顺畅城市的关键载体,加快建设交通大数据中心,在市区朝阳路、海连路等重要路段设置307个道路潮汐绿波信号灯,设置255个地磁感应检测器,实现可视化指挥调度,主次干道交通违法行为非现场执法基本实现全覆盖,极大地提升了城区道路通行效率,华联地区车辆由过去需要等待3至4个灯时,减少至1至2个灯,高峰时通行效率提升30%以上,群众普遍反映管理更科学了、交通出行更顺畅了。针对电动车被盗问题,探索建立电动车防盗信息化系统,开发身份认证、定位追踪、比对识别、智能报警等功能,通过手机就可以查询“车辆轨迹”、准确识别“车辆是谁的”等问题。针对未成年人上网管控难问题,在全国率先研发应用网吧手机APP实名认证系统,凡使用手机认证上网的未成年人,在后台都能即时预警发现,挤压了非实名上网的空间,全市网吧实名登记率由75%提升到96%。我市公安机关的这一做法被公安部、省公安厅肯定推广。

为适应“指尖时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市公安局及时将警务阵地前移,研发应用“微警务”平台,实现户籍、交管、出入境、监督、宣传、服务等12个板块153项服务事项上网运行,在全省率先推出通信网络诈骗止付助手、自助移车等一批特色服务项目。让群众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可以缴纳交通违法罚款,申请办理出入境证件、户口、居住证、移车等事项,让“指尖警务”为百姓带来便利,“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搭建“民意110”微警务平台,及时做好群众诉求和不满意事项的受理、督办、考核,倒逼公安民警规范高效履职。目前,网上办理群众申请事项已达5.8万余件,服务群众近10万人次。全市110接处警工作实现连续五年零投诉和零失误目标,群众对110接处警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5%以上。(关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