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以河为媒、以网为介,探寻千年运河背后的“流量密码”

【连网】  悠悠大运河,绵绵千古情。4月21日上午,2023中国网络媒体平行论坛“紫金网络传播创新峰会暨大运河文化传播论坛”在南京举行。业内大咖齐聚金陵,探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大运河为媒、互联网为介,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传播大运河文化的表现方式,让古老的大运河以可知、可感、可触的形态走进大众、走进社会。

吴俊 摄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运河两岸衍生出灿烂的文化成果。“从2012年开始,凤凰科技出版社用了8年时间,组织全国100多名大学生,出版了《中国运河志》,总共9卷11册,大概有1400多万字。”凤凰科技出版社总编辑郁宝平介绍,《中国运河志》系统研究了大运河沿岸水利工程、东方古镇的历史人物和文化性的历史故事,推动了社会对于大运河文化的学术理解。

在大运河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不仅需要《中国运河志》这样的重磅力作,也需要各种轻量级精品。“B站聚集了大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风新青年’,他们一直尝试用创新手段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大运河就是他们创作灵感之一。”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卢雅君说,当前B站带有“大运河”标签的视频内容涵盖历史、生态、文化、饮食、交通、乐器等多个方面,充分显示年轻受众对大运河的关注。

“B站有关大运河播放量最高的视频出自外国UP主郭杰瑞,他用京杭大运河的淤泥做成墨西哥面包窑,还在视频里亲自烤披萨。这种另类风格的视频实际上就是选取较小的切口来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用新视角去展现大运河的传承。”卢雅君表示,迢迢大运河连接古今,具有厚重的文化历史感,更需要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创新传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和科技,让大运河的一滴水在万千观众心中卷起千层浪。”

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同时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整合资源,让大运河文化传播激起更大声浪。“2018年以来,新浪微博发动大概700家媒体,进行了大运河文化相关的摄影采风、图片展览、线上直播等活动,整体浏览量达到9个亿。”新浪微博COO、新浪移动CEO王巍介绍,新浪微博近年来陆续发布“宝藏大运河”“了不起的大运河”“运河集结令”等话题,发掘用户资源,加强话题互动,放大平台优势,话题阅览量达千万以上,实现了大运河文化的广泛传播。

如何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实现大运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每天前来打卡拍照的年轻人络绎不绝。“博物馆运用了大量年轻人喜爱的沉浸式、互动式的参观方式,不少年轻人用自己的手机进行拍照,并上传社交平台,他们正在自发地宣传大运河文化。”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透露,将继续拥抱新媒体,用更多创新表达解读大运河文化,讲好运河故事,让博物馆的自主传播和年轻网民的自发宣传形成双向复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