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智能分类+物业自营 海州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

【连网】  (记者 庄婷婷 通讯员 邵沛源 宋靖童 周成)“阿姨,这是可回收垃圾,可以放在蓝色桶里。”日前,在路南街道朝阳社区东大新村小区门口,一排安装好的箱柜式垃圾投放收集点成了小区里的“新亮点”,一旁还有分类督导员在指导居民如何分类投放垃圾。

据了解,该小区采用的是第三方智能化垃圾分类回收箱,居民可凭积攒的积分换取生活日用品或在附近的商场消费。“按照每人一天产生0.1公斤的可回收物计算,每户家庭会有0.3公斤的可回收物,一千户的小区每个月就可以回收6至8吨的回收物,产生2000元左右的收益,可维持一名专职物业人员生活补贴,因而可以持续推进垃圾分类的开展。”一旁的海州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办公室工作人员向笔者算了一笔环保账。

为从源头上做好垃圾分类和规范投放,助力文明创建,近年来,海州区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垃圾分类模式,在学习引进第三方智能化分类服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形成了本土“物业自营”的分类模式,推进垃圾分类有序开展。

“物业自营”模式即由政府提供适当补助,区城管局为小区配置垃圾分类回收箱和安装软件平台,同时采取适当减免小区垃圾处理费等政策扶持措施。物业可直接联系大型收购站或者有资质的终端厂家把居民垃圾分类中有价值的干垃圾进行出售,由零售和批量出售产生的差价变成物业的分类盈利收益,这部分收益一部分用于补偿居民分类投放垃圾获得的积分奖励或现金兑现,另一部分留给工作人员用于分类工作补贴,有效解决了物业、居民利益分配关系,促进垃圾分类自主持续开展。

截至目前,海州城区共有113个物业小区实行了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全区党政机关、学校等155家机关事业单位开展了强制垃圾分类,车站、商场、公园等公共场垃圾分类设施也基本实现分类设施的全覆盖。不断“上岗”的分类投放箱,正成为海州创文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乡村,垃圾分类同样引领着新生活方式 。这两天,海州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身穿蓝马甲,深入浦南镇龙浦、新圩等几个集中村庄,通过游戏、曲艺、有奖问答等方式进行垃圾分类宣传。作为全市中唯一的生活垃圾分类省级试点乡镇,浦南镇在其下辖18个行政村内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累计投入400余万元,并组织25次专职人员培训工作,实现村村都有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点,让垃圾分类为美丽乡村“驻颜”。

此外,为加大投入积极破解难题,海州区还在浦南镇率先建成了全市首家垃圾分类分拣中心、大件垃圾拆解中心,建成了近100平方米的有毒有害垃圾临时存放点。“这些机器‘吞’进去的是垃圾,‘吐’出来的是有机肥料,堆肥过程在密封环境内进行,平时发酵过程产生的异味不会飘出房间,处理过程比一般农家沤肥、堆肥更加干净卫生。生产出的有机肥料将免费分发给村民使用,垃圾资源化利用也为农民的生产方式添上了一抹‘绿色’。”浦南镇江浦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这里已处置106.6吨可回收物、362公斤的有害垃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