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无法忘却,青口十八勇士赤子丹心精神长存

青口十八勇士定图定图

 

【连网】这是一段无法忘却的历史——日寇入侵,国难当头,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在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上,也曾战火纷飞,风吼马嘶,金戈相鸣。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78年前,青口战役打响,我军官兵浴血奋战一周,歼敌近千人,扩大和巩固了滨海抗日根据地,极大鼓舞了滨海人民的抗日决心。

这是一群可歌可泣的英雄——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青口十八勇士”与敌人展开激烈巷战。面对日寇的酷刑与屠刀,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大义,以满腔赤诚铸就铁血军魂。

……

随着“为‘青口十八勇士’寻亲”大型新闻行动启动,这段血与火的往事,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回忆是为了更好地缅怀,让我们回溯那段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岁月,让我们走近勇猛无畏、视死如归的“青口十八勇士”……

战斗打响:热血英雄临危受命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人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1940年底,参加过平型关大捷的八路军115师东进。政委罗荣桓决定在时属山东的滨海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打破敌人的海上封锁,打通与华中、胶东的联系。当时,日寇正在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在青口、大沙河等十多处安设据点,青口是日伪县政府驻地,日军利用青口水陆交通优势,兴建军火库、粮栈,转运军需物资。

我军要想在滨海地区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就必须打下青口。115师决定由教导二旅、山东纵队二旅以及赣榆地方部队突袭,主攻青口及青口南北的据点。1941年3月19日晚,八路军115师教导二旅进攻海头,青口战役打响。

经过六天恶战,八路军拔除敌伪十余个据点,随后攻入青口镇。这是八路军进军滨海打的第一个大胜仗,缴获大量武器、粮食和其他军用物资,为建立根据地奠定基础。自此,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便长驻滨海地区,直至抗战全面胜利。

1941年3月26日拂晓,我军把敌弹药库运空后撤出。担任掩护任务的六团一连原飞友等18名指战员为牵制敌人,最终被围困在青口火叉巷一个院落里,与敌展开了殊死血战……

2

殊死搏斗:深陷绝境浴血捐躯

7班长原飞友带着全班战士掩护主力撤退时被敌人包围在炮楼中。他带领战士两次突围,遗憾的是,都没有成功。万般无奈之际,趁敌人机枪手疲乏,原飞友机敏地带着战士们猛冲出来,转移到青口火叉巷,不幸再次遭遇敌军,只得转入院内固守。

这时,东边院子里传来断断续续的枪声。“这一定是兄弟连队的同志!”于是,他们打通院墙与其取得联系,原来一排长赵本源和他带领的二班同志也因未及时撤出被困在院内。汇合在一起的18名勇士合力抗敌,掩护部队转移。

天亮了,日伪军越聚越多,火叉巷被围得水泄不通,而战斗更加残酷了。为了节省子弹,勇士们决定不到30米内不开枪,敌人爬上一个就打死一个。就这样,从早晨坚持到傍晚,打死打伤日伪军50多人。敌人更疯狂了,手榴弹、掷弹筒密集地往院子里扔……

经过一天一夜的血战,8名战士壮烈牺牲。身负重伤的赵本源拼尽最后一口气,紧握拳头高喊:“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随后,用最后一颗子弹自尽了。二班副班长腿被打断,为了不拖累战友,拔枪自戕。

夜幕渐渐降临,原飞友、孟兆阁、孙玉琨、李会元、马培元、孙洪太、何北生、张秀阁8位勇士弹尽粮绝,突围已经不可能了,但是想到胜利完成了掩护大部队转移的光荣任务,勇士们的内心感到无比欣慰。原飞友把机枪上的零件卸下扔掉,说:“我们人可以死,但枪不能完整地留给敌人。”他们把枪上的扳机卸下毁掉,准备用刺刀和敌人作最后的肉搏。

之后,8个人分散到老百姓家隐藏起来。一位老人给他们换了便衣,把他们藏起来用草盖好。许久,敌人才胆怯地进了院子,嗷嗷叫嚣着要烧房子。为了不连累老人,原飞友领着战士们冲出来,最终力竭被俘。

3

不幸被俘:严刑逼供宁死不屈

在青口日伪据点,残暴的敌人把8名勇士捆在了柱子上,放狼狗去撕咬。凶恶的狼狗一口一口地撕下勇士的皮肉,血流满地,却没有一个呻吟。敌人又用铁棍、竹棒敲打着勇士的头部和身躯。六天六夜,他们每天都要受到两次毒打和拷问,晚上睡觉被反绑着双手,敌人用一根木棍穿过每个人的腋下……

第七天,日军小队长把他们送到了新浦日军宪兵队。

第八天,宪兵队对他们开始审讯。

翻译官问:“你们是东进支队还是南进支队?你们的团长叫什么?营长叫什么?部队番号是什么?”没有一个人回答。翻译官又问:“你们是老八路?还是土八路?”原飞友横眉冷对:“要杀就杀,要毙就毙,别想在八路军战士嘴里得到一个字!”日军气急败坏,就叫汉奸把勇士们绑起来,又叫端来一盆烧红的炭火,把炭块塞进勇士们的嘴里、手里……又是六天六夜的酷刑折磨! 

一无所获的日军更加丧心病狂,要将他们活活烧死。勇士们被绑在两个木柱子上。

夜深了,战士孟兆阁忍住疼痛,收缩双手使劲磨,皮肉都磨破了,下半夜他挣脱了双手,又把捆在身上的绳索解开。原飞友、孙玉琨、李会元的绳索也被孟兆阁解开了。当他们想去解其他4人的绳索时,鸡叫了,“你们快点走,天亮了一个也逃不出去,快走!”在战友们的再三催促下,孟兆阁等4人趁着日军巡逻兵换岗的空隙逃了出来。

而马培元、孙洪太、何北生、张秀阁4位勇士,不久就被敌人杀害了。

黑夜中,孟兆阁等4人一路向西北方向跑,跑不动就走,走不动就爬。越过一道深水沟之后,孙玉琨、李会元走散了。原飞友的伤势太重,叫孟兆阁先走,说:“活着一个就为打鬼子增加一份力量,不要顾我,你快走!”

孟兆阁与班长含泪分手。有一天走过铁路到了海州附近,老百姓告诉他西边庄上住着八路军,他高兴极了,急忙往西庄奔去,找到了自己的队伍。几天以后,李会元和孙玉琨也历尽艰辛回来了。原飞友苏醒后,顽强地向前爬着,爬了不知有多少里路,碰上了武工队的同志,立即把他送到医院,终因伤势太重,第二天就牺牲了。

青口战役中,18名勇士中战死的烈士遗体被敌人抛在青口河南乱葬岗。村民仲兆德外出时发现了7位烈士的遗体,血肉模糊,遍体鳞伤,惨不忍睹。一辈子老实巴交的仲兆德,义愤填膺,冒着生命危险买来几领席和几刀纸,按青口当地穷人家的风俗,用席屡子悄悄地把烈士遗体一一掩埋。

4

无法忘却:赤子丹心精神长存

青口战役后,八路军山东军区命名勇士们所在的教导二旅六团一连为“青口十八勇士连”,并授予荣誉战旗。1945年11月28日,渤海区党委宣传部颁发通知,号召广大军民学习“十八勇士”精神。

作家白刃第一时间采访了最先归队,在医院养伤的孟兆阁,根据他的描述,白刃写成战地通讯《十八勇士》,于1941年发表在《战士报》上。文章发表后,在整个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中引起极大反响,这也是十八勇士第一次留下其中九位的姓名。

1943年8月1日,山东军区和滨海地区机关在莒南坪上村举行检阅大会。在“八一”大会主席团中,白刃见到了李会元,重新勾起了他对两年前青口战役的回忆。作家满含激情,怀着对战友们的无限热爱和思念,于当月创作了叙事长诗《敬礼!亲爱的勇士》,发表在当年9月的《战士报》上。

对强敌不畏惧,临死神不屈服,哪怕寡不敌众,哪怕九死一生,也要浴血鏖战、前仆后继,即使战火远去,但“青口十八勇士”的故事仍在传颂。如今,在赣榆青口镇后宫路火叉巷口,立有一座“十八勇士纪念地”碑,碑石凝结着18位烈士的鲜血和这段催人泪下的故事。由原教导二旅政治部政委符竹庭亲自选址的赣榆“抗日烈士纪念塔”,高高耸立在今天的抗日山上,激励着后人永远铭记烈士的功绩!

5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