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不忘初心 乐见百姓富家乡美

【连网】□ 徐誉宁 徐秀清

随着春节的临近,赣榆区西河村万庄也热闹了起来。一大早,家家户户吃完早饭后,便开始忙着打扫卫生、晒香肠,准备各种年货。忙碌的间隙,人们走出院落,与左邻右舍聊会儿天,沉浸在浓郁的年味之中。

距离村委会不远的黄世秀家里,也是十分热闹。儿女们一早便过来看望这位百岁老人。黄世秀像往常一样,半躺半坐在门前的椅子上晒着太阳,时不时地和身旁的大儿子感慨如今的幸福生活,话语间充满着惬意与满足。

回首自己的一生,这位百岁党员说,自己没有任何遗憾,虽然年轻的时候吃了很多苦,挨过很多饿,但自从入党后,跟随党的领导,时刻不忘自己入党初心,一步一步走过艰难的革命岁月,一年一年见证祖国的发展和富强。如今,看着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她的心里充满了欣慰与成就感。

童年痛苦记忆至今难忘

黄世秀如今依然住在一座略显陈旧的四合院中。几十年来,四合院已经翻新过多次,地面上铺设的青砖已被踩出许多凹凸不平的浅坑。这些年来,左邻右舍陆续盖起了楼房,让黄世秀居住的这座小院子显得有些突兀。然而,黄世秀多次拒绝儿女们的邀请,不愿意搬进楼房与儿女一起居住,更不愿意翻盖新房。因为在她的眼里,这座老宅子见证着她大半生的奋斗历程,也见证着左邻右舍从贫穷到小康的过程。

每天守在这里,环顾周围的楼房,看一看门前宽敞的马路,黄世秀觉得特别安心,也特别欣慰。

然而,黄世秀内心深处有一小块空间,封存着儿时回忆,她轻易不会去触动此处,不愿让那段痛苦经历影响到今天的幸福感。

“小时候,我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出生于1921年的黄世秀回忆,自己幼年最深的记忆便是她和弟弟为了充饥,经常要到郊外扯榆钱或者扒树皮回家煮着吃。有一次,为了扯下树梢上的最后一串榆钱,让家里人能多吃上一口“饭”,弟弟从树上重重地摔了下来并受了伤。这些不堪回首的经历,几乎占据了黄世秀整个童年。

当时,黄世秀的母亲在一户地主家做长工,每天累得筋疲力尽却吃不饱饭。有一次,在地主家厨房帮工的人看到黄世秀和弟弟太可怜,便偷偷拿些剩饭塞给姐弟俩,没想到却被地主发现了。气急败坏的地主不仅夺下了姐弟俩的食物,还惩罚那位好心人不许吃饭。

加入党组织帮助百姓翻身

虽然饥饿的感觉始终伴随着黄世秀,但在黄世秀的心里有一个“自豪的秘密”,那就是自己的哥哥。她的哥哥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虽然不常见到哥哥,但是哥哥每次回来总是会和她讲上阵杀敌的经历,每次都会让黄世秀振奋不已。

“我特别喜欢听哥哥讲共产党的故事,他告诉我共产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全心全意帮助受苦受难的群众,这让我感觉到了希望。”黄世秀说,从那时候起,她暗自立誓,要成为一名党员,不仅让自己摆脱苦难命运,也能帮助更多的劳苦大众翻身。

1947年,由于黄世秀屡次积极配合革命工作,经过党组织的考察,黄世秀终于如愿入党。随后,黄世秀更加积极投入革命工作,与在解放区抢粮食、搞破坏的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作斗争,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

为了防止敌人搞破坏,党组织开会的场所,要么在山沟里要么在高粱地里。在这种紧张的环境里,黄世秀一次次接受党组织安排的任务,并出色地完成。

“无法公开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群众。”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黄世秀有些激动,她认定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能够实实在在地改变老百姓的生活,她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有成就感。因此,无论党组织交给她什么艰巨的任务,她都认真地完成,哪怕冒着生命危险,也毫无怨言。

舍小家顾大家为民谋幸福

新中国成立的前夕,黄世秀激动得好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在她看来,好日子就要来了。

建国初期,黄世秀担任原寺后乡乡长,负责统销、农业生产等日常工作。黄世秀深知,自己负责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容不得半点差错,她夜以继日地工作,越来越忙碌。

“小时候,母亲总是在我们还没醒来就去上班了,晚上我们睡觉之前,她还没有回来。”黄世秀的子女们回忆,母亲是一名女强人,做事雷厉风行,干工作更是毫不含糊。在孩子们的成长阶段,大部分都是奶奶照顾他们,见妈妈一面、被妈妈抱抱,简直是一种“奢侈的想法”。

建国初期的经济还很薄弱,黄世秀常常要把不多的口粮让给群众,自己和家人则吃着煮地瓜秧和磨碎的花生壳,可是母亲似乎浑身充满了力量,从没有喊过累。

五六年后,黄世秀担任西河村万庄妇女主任。孩子们本以为妈妈回到老家工作,可以多见面了,可母亲除了要做好分管工作外,还要忙着挖河沟、修路灯等基建工作。

“那时候条件有限,修路也没有什么机械,只能靠人工。”黄世秀说,她当时带着大家一起到郊外去搜集碎砖头、石块,用来铺垫路基。去稻田除草时,为了不伤稻根,只能手工操作。长年累月下来,黄世秀的手指甲全部被磨秃,手指肚上也长出了一块块老茧,至今都没有褪去。

说到这里,黄世秀摩挲着自己手上的老茧,陷入了沉思。很快她又激动地说:“吃了这么多的苦,我还是觉得值得。你们看,如今村里的路修得越来越好了,穿过村子的这几条主干道,当年就是我和大家一起铺的。”

黄世秀说的路就是如今村里的新贺线以及青沙线,一条贯穿村东西两片,一条如今已经成为通公交车的主干道了。天气暖和的时候,黄世秀也会经常走到这两条路上去看一看。当年热火朝天修路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成就感油然而生。虽然已经年迈,但作为一名老党员,黄世秀始终关心着这片土地,依然有着干事创业的热情。

过上幸福生活不能忘初心

“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喝‘甜水’长大的,这‘甜水’的源头就是共产党啊!”黄世秀说,如今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生活,就连农村的生活也有了大变样,就像她所居住的西河村万庄,人们陆续盖起了楼房,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一万多元,交通出行也更加方便,公交车一直通到家门口,这样的日子,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黄世秀的家庭几十年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里的孩子们生活都很不错,很多孙辈们都考上了大学,成了她眼中有出息的人。她也经常教育晚辈,要时刻不忘入党初心,一心为民。在她的影响下,晚辈中有9个人是党员。她给晚辈们立了几条家训,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不忘党恩,遵纪守法”。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要求晚辈们不能忘本。”黄世秀说,虽然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基本的道理她都懂,她经历了民不聊生的岁月,见证了中国从贫穷走向富强。现在,国家安定团结、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这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如今的幸福生活。“如今,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这就是我入党时的最大心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