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爱国情 奋斗者】刘永强:奋斗不停歇,只为村民都过上好日子

【连网】□ 伏广进 王海超 王宁 李光耀

1月5日,放弃周日休息,连云港赣榆区宋庄镇副镇长、沙口村党总支书记刘永强冒着严寒,大清早来到位于村东头的老年公寓三期建设现场。这里的40栋老年公寓刚刚完成封顶,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进行内部装修。“预计春节前,老人们就能住上新房了。”刘永强告诉笔者,规划中的老年人聚餐点也即将启动。到时候,村里的老人都能来免费就餐,再也不用为做饭发愁了。

“要为村民们干点实事”一直是刘永强的口头禅。自2010年担任沙口村党总支书记以来,他率先实行“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强势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大力推进乡贤文化建设、探索发展生态海水养殖产业,让沙口村由一个经济薄弱的“烂摊子”,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国家级生态村、江苏省文明村。

TIM截图20200119112958

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中:这一切都多亏了村里那个一心为他们着想的刘书记。

盘活千亩滩涂赢民心

2010年3月,年仅33岁的刘永强被任命为沙口村党总支书记时,面对的是一个班子软弱涣散、财务混乱、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村集体欠债200余万元的“烂摊子”。

刘永强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3个月时间,走访了全村380多户人家。将老百姓反映的问题记录了满满三大本,其中反应最突出的就是村里的滩涂承包乱象。“以前是有钱、有权、有关系的,才能包到塘子,价格也不统一。不仅村里见不到效益,大家也是一肚子意见。”村民宋红回忆说。

TIM截图20200119112830

2010年10月,村里2600亩虾塘合同到期,刘永强决定全部收回,统一发包,并立下规矩:所有村干部及直系亲属一律不准插手或承包村里的工程、资源项目。

不少养殖户心有不甘,便趁着夜色,带着名烟名酒甚至大量现金去刘永强家“走路子”。一个承包了400多亩虾塘的养殖大户,带着一大袋子现金第一时间找到刘永强,被刘永强当场拒绝后又动起了歪心思。他找人威胁刘永强说:“刘书记,如果你要收我的塘子,我就拿你一家老小开刀!”刘永强没有被吓倒,强硬地回复:“有什么问题冲着我来,只要有一口气在,我肯定要把虾塘收回。”

刘永强第一个收回了父亲刘作念承包的60亩虾塘,父亲因此3个月没有和他说话。“我这个书记是给全村人当的,您是我的父亲更应该带头支持我,如果我连自己家的虾塘都收不回来,我怎么去收别人的?”最终父亲理解了刘永强,虾塘回收也顺利推进下去。

沙口村党支部还破天荒地把配置集体滩涂资源的权力交给市场,由村民竞标,邀请宋庄镇纪委、赣榆农经中心和赣榆电视台全程监督。结果,过去每亩600多元的承包费增加到2000多元,村集体收入一下进账350多万元,这一举措让村民们对新村委班子的信心倍增。

推进村级事务公开、建立党员联户台账、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给百姓看。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说得再好,如果有私心为己,大家就都心知肚明了。那时,要想再开展好工作,让村民们信任就更难了。”刘永强说。

创新立体养殖助村民致富

1月4日,61岁的养殖户张振奎捕捞了养殖池塘里的最后一批沙光鱼。“我承包了70亩虾塘,对虾、梭子蟹、沙光鱼、毛蛤、蛏子一茬茬收,每年能赚30多万元,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张振奎笑着说。

上世纪80年代初,张振奎就在村里做起了水产养殖。“以前搞养殖都是‘望天收’,每亩只能赚几百块,勉强糊口,是刘书记给我们指出了立体养殖的新路子。”

“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是我的责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永强知道,只有从技术上革新,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才能让靠海吃饭的沙口村百姓真正脱贫致富。

可推广新技术谈何容易。好不好养?能不能成?挣不挣钱?村民们顾虑重重。刘永强挨家挨户给养殖户算经济账,2010年冬天,他又带领村干部和10多名养殖大户,南下学习鱼虾蟹贝立体混养,科学的管理、丰厚的效益,让村民们打开了眼界,决定相信刘永强,拼一把!

给池塘清淤,新建看护房、翻水站、进水渠、排水渠,水泥路、供电直通到塘边,刘永强总共投入了100多万元在养殖配套设施上。在他的推动下,2011年春天,全村2600亩塘全部实行了立体养殖。

TIM截图20200119112845

为破解养殖技术难题,刘永强请来教授做村里的顾问,又开办培训班,拉扯起一只70多人的技术员队伍。年底起捕,家家获得大丰收,每亩塘子纯利润达到5000多元,比传统养殖翻了一番。现在,滩涂养殖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并带动了鱼类产品冷藏、加工、运输、销售等良性发展,产业链不断延伸。仅水产品鲜活快运一项,就让村民们增收400万元。2019年,沙口村人均收入达到3.6万元。

走在沙口村,路上很难见到闲人,村民们都各自忙碌着,青年人进企业打工,中年人到海边搞养殖,家中的老年人则为隔壁村的渔网生产大户编织渔网,村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充实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办好利民实事提升村民幸福

在刘永强心中,村集体富了,就应该让村民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刘永强最得意的“手笔”就是建设“老年村”。在村里1480口人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64人,过去村里大多是三四代人住在一起,不仅拥挤,婆媳之间、父子之间也常因生活琐事闹得不可开交。2013年,刘永强提出了建设“老年村”的建议,得到干部群众一致支持。

“老年村”盖在村东头,花费720万元,160栋平房排列成行,棋牌室、医疗室一应俱全。“这院子有20平方米,门前还能种菜。屋里是一室一厅,60平方米,通了燃气,洗澡做饭都很方便。闲了就和老伙伴一起打牌下棋聊聊天,欢乐特别多!”66岁的村民王功祥告诉我们,孩子们让他搬去一起住,他考虑再三还是觉得自己住自在。都说距离产生美,“老年村”的建设让儿女们比着为老人买家具、配电器,如今敬老孝老在村子里蔚然成风。

76岁的李承荣是土生土长的沙口村人,在县城有自己的房子。2017年,他毅然卖掉了房子,回村居住。“这儿空气新鲜,环境好,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沙口剧场……城里有的,我们都有,城里没有的,我们也有。”

TIM截图20200119112936

近年来,沙口村共实施道路硬化7万多平方米,铺设排污管道1万多米,安装路灯120盏,绿化亮化4万多平方米……前不久,村里还完成了道路黑化、路面无杆化、家家燃气化的建设,使村容村貌得到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升。

不仅如此,在沙口村,除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外,村里还为60岁以上、8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每人发放150元、200元养老金。全村每家每户有线电视费、新农合的费用也全部由村里统一支付。投入15.6万元为全村村民购买合作医疗保险,实现了全民合作医疗交费全免。

这些年,有付出,有汗水,有委屈,也有泪水。“但当我看到村庄一天天变美,楼房一天天变多,村民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我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谈及未来,刘永强信心十足地表示,只要有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实现村庄秀美、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生活甜美的美好憧憬就不会遥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