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保护革命文物,弘扬红色基因 连云港做强“红色文化” 助力历史文化名城申报

【连网】□ 张晨晨 朱楠

一件件战士们用过的物件,反映出他们朴实、节俭的崇高风范;一座座矗立的纪念碑,展现了战士们浴血奋战、为国抗敌的革命精神;无论是平常的日子还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节假日,革命文物像磁石一般吸引着观众走近那段激动人心的岁月。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革命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强调完善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好革命文物,传承好红色基因;加强国务院文物部门职能,提升革命文物的管理能力。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实践。在此大形势下,连云港市也积极作为,大力保护革命文物,积极整合资源,实现革命文物发挥教育功能,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助力连云港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

TIM截图20191014105357

港城拥有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

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说,作为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而连云港市也有着丰富的“革命文物”。

抗日战争期间,连云港作为八路军滨海军区和新四军第三师根据地的交界处,发生了“连云港保卫战”“赣榆战役”“黄安舰事件”等革命事件,留下了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谷牧、李超时、符竹庭、刘瑞龙、吕继英、江上青等革命前辈的战斗足迹,同时也留下了一大批革命遗存。据不完全统计,连云港市境内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80多处,全市各级纪念馆、博物馆藏有革命文物4500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6件(套)。

TIM截图20191014105344

值得一提的是,抗日山,是我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抗日山烈士陵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兴建的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安葬烈士最多的抗日烈士陵园。自1941年7月,由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在原马鞍山上破土兴建,至1944年7月7日初步建成,共建有1646座烈士坟墓,安葬着1800余位烈士的忠骨,9座大型纪念碑上镌刻着3576位烈士的英名。

抗日山烈士陵园共分为八个坡段,每个坡段均建有不同风格的纪念建筑物,通过363级石砌台阶可直达山顶第八坡段。抗日山烈士陵园第一坡段为花岗岩块石铺设的大型集会广场,总面积3000余平方米,可一次性容纳近万人开展各种类型的纪念活动。

位于抗日山内的革命烈士纪念馆在抗日山烈士陵园第二坡段,1973年11月建成,最初为平顶房,原建筑面积795平方米,2001年续建450平方米,共1245平方米。设四个展厅,展线面积1160平方米。纪念馆馆藏实物50件,书信20件,重要图片180件。馆名由抗日战争时期山纵二旅团长、我国著名军旅书法家武中奇亲笔题写。

“革命文物”有着深厚的“教育功能”

为进一步保护革命文物,弘扬革命精神,连云港市不断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近年来,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连云港市“高质发展 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其中包括文化建设高质量三年行动计划等六大子计划)、《连云港市“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全面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均将革命文物保护和红色文化传承摆上重要位置,作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方面予以规划布局、统筹安排。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实施转隶组建后,将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发展红色旅游作为重要工作着力点,积极谋划,有序推进,推进了顶层设计。

在此基础上,连云港市还注重阵地建设。近年来,连云港市新建了市革命纪念馆(原址陇海公寓是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期在连云港地区从事革命斗争的秘密基地),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先后获批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成为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建筑和精神符号。抗日山烈士陵园经过多次扩建,先后获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东海县挖掘樊氏图书馆传承近百年的红色基因和统战文化历史,打造苏北鲁南首个“统一战线学习教育基地”、全国首个“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共享阅读空间”,先后获评全国“书香之家”、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

“革命文物”还能有效发挥教育功能。正因如此,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在发挥展陈社会教育功能的同时,以记录“口述历史”影像资料的方式,实施“革命前辈影响资料抢救工程”,抢救性集中采访拍摄老干部、老战士412名,采集高清视频26000多分钟,先后征集革命文物3000余件,出版《红色记忆》系列图书3部,制作纪录片7部,其中3部成为全市“固定学习日”教材,2部获评省纪录片二等奖,1部登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近年来,该馆年均免费接待参观人群23.8万人次,成为全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以及群众游客了解红色文化、传承革命传统的重要场所。

与此同时,连云港市还积极整合相关资源,以点带面,丰富红色文化内涵,提升品级品位,努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近年来,全市红色旅游人数大幅上升,抗日山烈士陵园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8年接待游客81万人次;市革命纪念馆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外来参观人数逐年增加。

强化保护与利用助力申名

目前,连云港市正在积极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而“红色历史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悉,下一步,连云港市相关单位和部门将按照省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抢抓连云港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机遇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精神,将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融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全过程,大力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突出革命文物旧址和文物本体保护,着力夯实工作基础、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推进展示利用。

“我们将组织专家对全市革命文物资源进行再梳理,建立完善有关档案和专题性数据库,做好革命文物调查认定、鉴定定级、建账建档工作;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与连云港有关联的革命文物和史料,启动王继才等重大英模人物生前相关遗物的征集、定级等工作。”据连云港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连云港市还将加快推进省级以上文保单位的规划编制工作,为抗日山烈士陵园、云台山抗日石刻群、上海大旅社等高等级革命遗存的长远保护利用戴上“防护罩”;抓住“申名”契机,督促各县区公布一批县(区)级文保单位,逐年实施一批革命遗迹保护工程,稳步改善相关文物本体的保护状况和周边环境。

推进革命文物的展示和利用,也是有效推动“红色文化”浸润人心的有力举措。为此我,连云港市将会推进更多革命文物遗存对公众开放,指导相关纪念馆、博物馆在陈列展览上抓住重点,打造亮点,选准看点,在活动开展上突出主题、丰富内容、创新载体,切实增强展览和活动的历史穿透力、艺术感染力、文化渗透力。同时,综合用好现代各类传播手段,不断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策划开展连云港市首届红色文化创意大赛暨展示季等重点活动;加大资源挖掘整合力度、优化线路、丰富业态,将红色旅游点位与相关旅游景点有机串联,寓教于游,让红色文化的基因不断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