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企业联合体”抱团引导规范种植 一杯碧螺春,如何越泡越吃香?

【连网】□苏报驻吴中区记者 陆怡

这几天,洞庭山碧螺春开始上市。对于茶农来说,清明节前的这段日子,一刻也不能松懈。不过,吴中区东山镇莫厘村老茶农滕财林却很笃定,在东山原种茶保护岱松示范区里,他家的老茶树至少要晚个10天才采摘。

东山原种茶保护岱松示范区是东山碧螺春老茶树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保护区内的100亩原种茶,年龄虽长,却老而弥香。十年来,这座茶园险渡种质资源危机,述说着一个个茶农坚守碧螺春品质的故事。

639885-364559

专家学者共同把脉碧螺春产业发展

百亩茶园险渡种质资源危机

沿环岛公路一路往北,过了东山宾馆,再顺着曲折蜿蜒的道路前行,神秘的东山原种茶保护岱松示范区便展现在眼前。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原种茶处在山坳内,吸收的日照时间并不长,地理位置也不占优势,加之老茶树本身成熟就慢了几拍,大多鲜叶都未到达到可采摘的尺寸。

眼下,碧螺春采摘的号令已经吹响。春茶价格又与清明这一节气深度捆绑,每过一天就会跌价。从经济角度来看,种植晚熟的原种茶并不吃香。选择追求经济利益嫁接早熟品种,还是眼光放远守护原种茶的“正宗血统”?十年前,保护区里的百亩茶园,也曾面临两难的尴尬。 

“从前,农民没有足够的销售渠道,茶叶完全依赖商贩收购,市场价格极不稳定。”滕财林说,最让他心痛的是,原种好茶卖不出好价格,甚至卖不过碧螺春外来品种。 

作为当地龙头茶企掌门人,严介龙看到了这场潜在的种质资源危机。在他看来,独特的“太湖小气候”、茶果间作种植模式,茶吸果香、花窨茶味,久而久之,原种茶鲜叶炒制成的碧螺春,就会有由内而外的果香和回甘。这种变化的过程起码要十多年,所以老茶树是越老越吃香,保护老茶树种质资源的价值便在于此。 

为保护碧螺春的“正宗血统”,严介龙号召莫厘村茶农保留原种茶,并在洞庭山碧螺春产业中首创“农户+企业+基地”的模式,与第一批56户茶农签订鲜叶采购协议,协议中一项重要条款就是茶农必须保证茶树是原产地老树种。

经过第一年的合作,不仅让这座百亩“正宗血统”茶园渡过了种质资源危机,茶企与茶农也获得了双赢。第一批农户受益后,村里100多户农民也加入了进来。今年已是双方合作的第11年了。

在这场种质资源“保卫战”里,严介龙还收获了一份意外之喜。他说,签下这样的大单子,对于企业来说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每天3000斤的鲜叶摘下送往工厂,根本来不及炒,正是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严介龙急中生智,创新研制出碧螺红茶,原本最多只能到4月底的“炒青”,“变成”红茶后至少能延长到6月,拉长了碧螺春茶产业链的周期,茶农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企业联合体”抱团引导规范种植

“除了追求早熟茶树品种之外,过度修剪树枝以求产量,养护过程追求更大经济利益等乱象,严重冲击着碧螺春的品牌价值。”东山茶厂董事长柳荣伟说,就施肥一项,使用人工化肥虽然产量高了,质量却下降了。

在一次考察学习中,柳荣伟发现天然肥料菜籽饼种出来的茶叶质量更好。但由于天然肥料成本高,推广起来有不小的阻力。去年,东山茶厂牵头当地多家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种植大户,成立了“东山茶厂碧螺农业产业化企业联合体”。通过技术输出,柳荣伟将科学的种植方法、先进的管理模式分享给附近茶农,并发放了80吨菜籽饼。待茶农尝到甜头后,他们逐渐意识到规范种植的益处,转变了种植观念。

除此之外,柳荣伟还注重评茶师的培养,让制茶人懂茶,懂得评定茶叶品质好与坏,说得出优点、挑得出毛病。他说,一家企业要长期发展,必须有评茶师的门槛。今后,他将组织附近的茶企茶商到全国各地的茶叶基地学习,并发展一批有资质的评茶师。

“产量比不上,就得拼质量。”柳荣伟说,与其他绿茶的产地相比,洞庭山碧螺春市场占有率小,要想“突围”,必须让种植模式“有规矩”,以更高质量激发洞庭山碧螺春品牌价值。

在去年公布的苏州市市长质量奖质量管理优秀奖获奖企业名单中,东山茶厂“突围”成为唯一获奖的农企。今年,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将原料基地落户东山茶厂,亦是对洞庭山碧螺春质量的认可。

激发洞庭山碧螺春更大品牌价值

“曾有外地客商来苏考察,碧螺春前端的采摘、炒制工艺得到了客商的认可,可坐下来泡茶时,似乎就缺了些什么。”严介龙说,作为名茶之一的碧螺春,对于泡法的讲究则相对“缺位”,以至于不少茶客印象中的碧螺春第一泡苦,第二泡淡,其实是冲泡方法不对。在全国知名茶叶中,瓜片、白茶、龙井等茶叶都有专业的冲泡方法,特别是福建大红袍,用功夫茶具冲泡已成为一种共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碧螺春,却不知道碧螺春怎么泡?后端的冲泡技术以及配套文创产品应当提上日程,从而让碧螺春走近年轻一代。

“要想把年轻人吸引来,还得有拿得出手的创新产品。”作为一名年轻的“农二代”,“85后”的孙政今年开始试水“小罐茶”,结合碧螺春的精工细作和小罐茶的精致与便捷,尝试符合当下年轻人饮茶需求的营销方式。孙政坦言,要把洞庭山碧螺春这块蛋糕越做越大,还需要从多个环节重视起来,不光是种茶、炒茶这么单一,营销模式也得与时俱进。

去年,孙政集结当地30家农户,在莫厘村搭建“东山汇”电商平台,1200多斤碧螺春从“东山汇”平台走出去,销往全国各地。如今,他家的民宿又为农产品和配套文创产品带来了新流量,每年的生意稳步增长。

洞庭山碧螺春不缺历史底蕴,也不缺市场知名度,但由于苏州太湖地区的原产地产量少,必然形成了市场空缺,于是大量外地碧螺春应运而生逐名而至。近年来,碧螺春产区被外地商人扩大了数倍,甚至远到离真正的核心区几千公里之外,外地茶叶大有反客为主之势。“有效的保护是品牌再提升的重要手段”,吴中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洞庭山碧螺春茶实施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双重保护”,产业环境明显规范。今年,将继续建立健全专用标志使用记录,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组织质量抽查抽检、加强对地理标志商标保护。

东山镇相关负责人说:“打开我们的心眼,用更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视野,来重新评估洞庭山碧螺春的市场站位,重新整合洞庭山碧螺春的可用资源,唯有抱团出击,创新升级,方能泡出一杯更地道、更吃香的洞庭山碧螺春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