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新沂农民有福了,一张存折不但可以存钱,还可以存粮......

【连网】一张存折不但可以存钱,还可以存粮,眼下,这在徐州新沂时集镇老百姓心目中成了最靠谱的一件事——

“存粮在家”变“存粮到库”,让农民尝到卖粮甜头

初春时节,走进时集镇供销社,柜面前台办理业务的村民很多,有的收寄包裹,有的咨询“粮食银行”储蓄问题,一派繁忙景象。供销社主任张大鹏告诉记者,近年来,供销合作社坚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改变单一经济,实行多业并举的发展方式,逐渐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目前,粮食银行存储农民余粮3000多吨,服务农民1000多户,有效缓解了农民卖粮难、卖粮贱,粮涨悔、粮降恨的问题。“粮食银行”改变了传统的农民储粮、卖粮习惯,从“存粮在家”变为“存粮到库”。

农户用存粮卡在苏农合生活超市购物

“粮食银行不仅可以保证粮食的安全,也解决了粮食存储在家的损耗及霉变等问题”,种粮大户时今召告诉记者,他家今年种植的160亩水稻全部放在“粮食银行”。只要把口粮存进银行换成存折,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取,吃多少取多少,要用钱就按市场价格兑换成现金,比粮食收购时候的价格只高不降,还能换油换盐,给生活带了很多便利。“手上有粮,心中不慌”,农民凭存粮存折取粮购物,不仅便利还能保值增值, 时集镇“粮食银行”多方共赢的经营之道成为全市典范。存粮也可以变现消费,这成为时集镇一道亮丽风景,只要拿着“苏农合生活超市”的存粮卡,便可以在属于“粮食银行”的超市货架上买到所需商品。琳琅满目的商品中,生活用品样样齐全,有些农用物资的价格甚至低于市场价格。

“粮食银行”采取“存粮有息、取粮自由、托管免费、溢价分红、落价保底”的经营方式,合作社收到农户粮食后给予农户存折式收据,并进行粮食保管和加工经营,存粮农户既可以享受免费的托管服务,又可以随时取回粮食、兑换商品、提取现金和利息,并获得粮食溢价的分红收益,粮食落价时由粮食银行给予保底价格兑现。看似繁琐的业务流程,粮食银行通过实行电算化管理,实现了精准、便捷、高效的业务办理。粮农可以随时进行结算,既减少了搬运费用和霉变风险,又可以使农民将粮食卖到合适的价格,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保障了粮食的品质和安全。

谈到“粮食银行”的诸多好处,粮农们如数家珍,这让记者叹为观止。生活在新沂市区的时集镇青年王欢告诉记者,“自从村里流行粮食存银行,每次农忙回家,再也看不到遍地是粮、沿路晒谷的场面了,村里的环境得到了改善,村民素质也得到了提升”。自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后,时集镇农民逐步入住公寓房,“粮食银行”让家家户户设囤储粮成为历史。

现如今,有了“粮食银行”,通过专业统一的烘干设备,有效降低了单户农民晒粮时的人力支出,增加了农民收入。从农户多年种植经验来看,粮食刚收割的时候也是粮价最低的时候,因受储存条件的制约导致农民通常把刚收下来的粮食晒上几天就卖掉,而自己吃粮的时候却要到市场上高价购买。而如今把粮食存入银行,依靠合作社统一烘干、统一加工、统一储存的专业优势,让农民们既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又减少了损失。

工作人员为农民办理快递业务

据有关部门对农村储粮抽样调查显示:由于储粮设施简陋,方法不科学,我国农户储粮损耗惊人,损失率在8%到10%,每年粮食损失量高达150亿至200亿公斤。这一数字相当于有着“北大仓”之称的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量的1.5至2倍,折合金额高达180亿至240亿元人民币。以此测算,仅新沂一地,年储粮损失高达1.5万吨,相当于2万亩耕地的产量。随着“粮食银行”储量的不断提高,统一烘干、加工和科学储存则大大降低了粮食损耗,将损耗率降至1%左右。

张大鹏告诉记者,集中储粮有利于及时控制和掌握社会储粮情况,而作为“粮食银行”的经营者,可以“借鸡下蛋”,在粮食贸易、加工和周转中获得效益,同时也降低了单户农民的经营风险,确保实现政府、“粮食银行”、农民三方共赢。

体育老师变合作社社长,新发展理念让他实现华丽转身

1986年出生的张大鹏是土生土长的时集人,说起创办“粮食银行”,他说,刚开始的想法很天真,做下来以后才发现过程很艰辛,但解决了农民们卖粮难的问题,觉得还是值得的。

农户在超市内选购农资

2009年,从南京体校毕业的张大鹏进入常州市一家中学担任体育老师。原本生活的轻松快乐,但是他的父母亲年龄大了,一直催促他回家。于是在当了一年的老师后,张大鹏决定回家创业。回家做什么?张大鹏左思右想,便在粮食上动起了“脑筋”。时集镇拥有十万亩黑土地,是“苏北第一粮仓”。第一步先考察粮食市场,他走访了镇村里的农户、粮贩、米厂和粮食市场,发现农户卖给小贩的粮食价格与国家直属粮库收购的价格有不少的差价,最多差价达到每斤1毛多。“这样的话,老百姓就很吃亏,没有卖出他们想要的价格。”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价呢?张大鹏经过调研找到了原因。一方面是老百姓的粮食不具备标准化,湿度比较大;另一方面是收购的小贩存在“粮托”现象,粮价越收越低,引起老百姓担忧。

怎样才能解决粮食差价问题,既让农民增加收入,又能让国家粮库收到高标准的粮食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张大鹏的脑海。于是,他决定成立合作社建“粮食银行”,这个想法立刻得到家人的支持。说干就干,对于认准的事情,张大鹏丝毫没有犹豫。他把时集镇敬元村下庄组作为“试点”,开始收购村民手中的余粮。每斤比小贩高出三分到五分钱的价格,吸引了不少农户前来卖粮,第一次“试水”就成功收购了80万斤小麦。经过清理、通风、熏库等一系列措施,张大鹏将这批高标准的小麦送到了国家直属粮库。

“只有和农民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张大鹏深刻认识到这一点。2010年,他成立了时集镇稻麦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种植、技术、收购等一系列服务,很快就吸纳社员1000余户,种粮大户18户。为了保护农民的售粮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了售粮合同。如果三个月内粮食价格下降,合作社会按照合同价格收购粮食;如果粮食价格上升,就按照上升价格的60%返还给农户。为了方便农户结算,合作社为售粮户统一办理了粮食“银行卡”,于是,不少农户形象地称这个“旱涝保收”的合作社为“粮食银行”。

为了应对粮食市场风险,在粮食价格下滑的时候,张大鹏想到了利用深加工来增加粮食的附加值。2012年到2014年,他先后注册了时集、苏农合和眯眯丫三个大米品牌。这些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广州、福建、浙江等地。尤其是时集牌大米由于进入市场早、口感好等原因,在广州卖得很是红火。仅此一项,合作社就实现年销售收入近4000万元。

工作人员在粮库内管理水稻

目前,张大鹏的粮食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1000多亩,建设了绿色、有机水稻试验基地,同时托管土地1000多亩,带动周边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2万多亩。“利用自身烘干、仓储能力,加工出品质优越的大米、面食,既盘活了仓储资源,也降低了收粮贷款的压力。”张大鹏说。每年秋收后,时集镇稻麦种植专业合作社便开始热闹起来,前来存粮的村民络绎不绝。在存粮现场,工作人员根据粮食的干湿度不同,按档划分粮食价格,“价格公开透明,比粮食收购点的价格高出了不少”,粮价稳定,价格满意,时集镇粮农的心里乐开了花。

“粮食银行+”模式,把服务做到农民心坎上

在保证“粮食银行”正常经营的基础上,张大鹏还将产业链的上下游优势对接到粮食银行上,与第三方合作伙伴共同扩展出“粮食银行+农资服务、超市、电商……”等方式,先后注册了“时集”、“苏农合”、“眯眯丫”等3个农产品品牌,把农产品直接销售到北京、浙江、广州等地大型超市和卖场,在台州、义乌、东莞等地还设立了自营直销处,实现农超对接。同时,在信息发布、农业保险、代购飞机火车票、代收代缴费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服务。在推广“粮食银行+”模式过程中,与农业合作社和农民建立合作关系,结合时集镇实际,因地制宜定制“粮食银行+”的组合方式,真正做到了解农民需求,切实提高农民收益,把服务做到他们的心坎上。

在粮食银行柜台办理业务

作为合作社主任,他时常研究国家对供销社改革的发展动向。结合国务院在《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中,对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出的“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与农民利益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作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使之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这一改革方案的出台,让张大鹏“茅塞顿开”。他利用这一机遇,把合作社与供销工作有机结合,利用市场经济这一杠杆,迅速搭建起苏农合电商平台。线下,村民可以到种植基地进行种植体验,可以到实体店购买商品;线上,村民可以利用粮食银行卡购买所需要的一切商品。

“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创新农业产业化模式,提升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市场的结合,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带动农民增收。这个过程用新型的经济组织和经济业态来推动,才能真正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保障粮食安全。”张大鹏说。

(来源:新沂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