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江苏连云港:小推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

【连网】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辆支前用的独轮车,它的主人是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人董力生。1949年3月,这位淮海战役支前模范出席了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在淮海战役中,海属地区人民全力支前,涌现出大批功臣。董力生巾帼不让须眉,是竹庭县(今赣榆区)万名支前民工、4500辆独轮车运输队中唯一的女性。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高度评价了人民支前的功劳,他说“人民群众用小车、扁担保障了部队作战”,是淮海战役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o_1f41o0ajk1lt1t1foeojl1kbsc

全力支援淮海战役

据连云港市委党史工办主任徐勤飞介绍,海属地区全境解放之际,正是伟大的淮海战役拉开序幕之时。战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人民的支援,因此,解放了的海属地区人民全力支援淮海战役成为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为保障淮海战役的胜利,1948年11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华东、华北、中原党政领导,“应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以实现歼灭国民党军刘峙集团于长江以北的战略计划。

11月13日,中共华中工委、苏北军区、华中行政办事处遵照华东局关于“华中应全力支援前线,争取胜利”的指示,发出了《华中支前总动员令》,对地方武装、支前机关和组织、后方机关、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前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向华中解放区军民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的口号。为了统一苏北和江淮两区的支前工作,11月22日华中支前司令部正式成立,翌日,六分区支前司令部成立,六地委书记吴觉、第六行政区专员章维仁分别兼任政委和司令员。

鲁中南区党政军机关遵照华东局的指示,成立前、后方两个指挥部。后方指挥部负责日常工作和组织解放区各方面力量支援前线,前方指挥部则直接跟随主力行动,指挥协调支前队伍的活动。后方由区党委第二书记高克亭主持区委工作、行署主任李乐平主持行署工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钱钧主持军区工作。前方成立了鲁中南区支前委员会兼山东省支前委员会前方办事处委员会,由区委第一副书记傅秋涛任主任,周骏鸣任副主任。鲁中南六地委根据鲁中南区委要求,于11月10日发出《关于对干部群众进行全力支前动员的指示》,同时成立华东支前委员会前方办事处,由专员谢辉任主任委员,组织部长李华林任第二副主任委员,谢辉、李华林赴前方指挥。与此同时各地相应建立支前组织。

新海连地区解放后,立即成立新海连特区生产支前委员会,专员李云鹤任主任。特区所辖各市、区乡(镇)亦分别成立生产支前委员会。路北东海县成立东海支前指挥部,李静山任指挥。竹庭县(1945年11月赣榆县更名为竹庭县,以纪念抗战中牺牲的滨海军区政委兼滨海区党委书记符竹庭,1950年10月恢复赣榆县的县名,今为赣榆区)早在1946年10月就成立了支前指挥部,由县委副书记王士超任部长,各区相应成立了支前部。

淮海战役打响后,竹庭县组织了担架团(共500副担架、2976人)、子弟兵团一个营(300多人)、挑夫大队以及由4500辆木轮小车、近万名民工组成的万人小车纵队支援淮海战役。路北东海县将全县民兵和支前农民组成3个运输团和1个担架团。每个运输团有大车300辆,每辆大车3个人,3个团共900辆大车,2700余人,刘凤琢、娄景成、吴德芳分别任团长。担架团有担架400副,由1600名队员组成,参议长杨岐山任团长。

路南东海县和潼阳县(1949年5月撤销,辖区分属新沂、东海、沭阳)除遵照华中六分区支前司令部的决定,两期共组织600人左右的常备民工外,还组织一支2000人的临时民工队伍,由县委宣传部长蒋景楼任队长兼政委率领支援淮海战役。灌云县(含今灌南县大部)遵照华中六分区支前司令部的指示,立即成立支前总队,副县长何春台任政委,县委宣传部长侍伊成任总队长。全县抽调6000民工,组成800副担架的担架队,500辆小车组成的运输队。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1948年11月6日,中共中央军委在给中野、华野、中原局、华东局的电报中明确指出:“中原、华东两军必须准备在现地区作战3个月至5个月(包括休整时间在内),吃饭的人数连同俘虏在内,将达80万人左右……”因此筹集运输粮食是支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在淮海战役期间新海连特区组织135辆平车和43辆汽车共运送粮食559000多斤。两次组织支前运盐队,共出动117辆大平车、832辆小平车、13辆马车225辆独轮车(小推车),计1635人,运出食盐74.18 万斤。灌云县共运送大米面粉241万斤。竹庭县的万人小车纵队历时99天,往返数千里,运送粮食达2000万斤。灌云县的陈楼、王集、陈集、董集等区群众,还自发募捐,慰劳前线指战员,共募集肥猪37头、鸡324只、牛肉156斤、鸡蛋1366个,华中币12220元,派400多名代表扛着6面大旗带着锣鼓送往前方。

支前民工在运送粮食的同时,还参加修路、为前线运送被服、鞋袜以及弹药等战略物资。担架队员在前线不顾生命危险抢救运送、护理伤员。竹庭县子弟兵团在碾庄战斗打响后,还随军参战缴获机枪2挺、冲锋枪2支、卡宾枪2支、匣枪1支并押解虏500余人。

在支援前线的过程中,留在后方的妇女贡献不可低估,她们挑起了生产、支前两副重担。参加碾米磨面、做军鞋,还搜集军工原料如生铁、熟铁、铜以及苘秆等送往兵工厂。

o_1f41o0maoghekjo8dnj8brflh

难得一见的女英雄

现居山东济南的张爱民,是淮海战役中竹庭县支前模范董力生的女儿。她告诉笔者,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母亲董力生一直都是用行动积极支前。

董力生1923年生于赣榆城头镇董青墩村的一个穷苦家庭。12岁时,逃荒到青岛,在日本人开办的纱厂当童工。在青岛期间,接触到一些进步人士,在她年幼的心灵种下了革命的火种。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董力生回到家乡,在赣榆沿海的盐坨靠挑盐、推小车谋生。

1939年,赣榆县城沦陷,县常备总队找到董力生,要她利用自身有利条件,为抗日刺探敌人消息。董力生此后为地方抗日组织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1940年,八路军在赣榆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董力生主动要求参加土改,1941年,18岁的她先后担任了村识字班班长和村妇救会会长。1942年,董力生发动群众开荒种地,把节约下来的粮食支援抗日军队,还带领妇女赶制布鞋数百双,送给前线将士。

1943年,董力生被评为滨海区劳动英雄,时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分局委员的肖华点名要见一见她,称赞她“巾帼不让须眉”,是“滨海区难得一见的女英雄”,并当场奖励她一头毛驴,鼓励她“更好地为革命工作”。

1947年,孟良崮战役打响,董力生成为竹庭县担架团4000多名民工里唯一的女性担架员,战后被评为特等功。她使用的担架如今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支援淮海战役时,她是竹庭县万名支前民工、4500辆独轮车运输队中唯一的女性。当时正值寒冬,董力生推着独轮车,送给养、运弹药从未落在男队员的后边。敌机扫射轰炸,她毫不畏惧,冰天雪地,顶着寒风擦着汗,也从不叫苦,数次趟过冰河,出色地完成了支前任务。

o_1f41o0t0535v1rjms4jb181emjj

1949年3月,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北京)召开,董力生出席会议并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受到了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亲切地握着董力生的手说:“董力生这个名字起得好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妇女同志也要有特立独行的勇气、敢为天下先的锐气!”

1950年,董力生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到北京出席全国第一届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接见了她。朱德被董力生的事迹深深感动,9月27日,赠送给董力生一张他和夫人康克清的合影,并在照片背面题写“送给我们的英雄董力生同志存念”。

上世纪70年代,反映淮海战役支前的电影《车轮滚滚》主人公“耿春梅”的原型,就是董力生。张爱民回忆说:“当时,长春电影制片厂饰演‘耿春梅’的女演员吕亚林,在家里和母亲同吃同住了一个月,观察母亲的每一个动作、神情,揣摩母亲的性格特征,在银幕上成功塑造了一个光辉的‘支前模范’形象。”

董力生是新中国成立后华东地区第一个女拖拉机手,离休前,担任济南轻骑集团工会副主席。“面对曾经获得的那些荣誉,母亲一直将之归功于党和人民。”张爱民说,“她在生前多次对身边的人说过,我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却经历了一个大时代。”

弘扬英雄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在支援淮海战役中,海属地区人民群众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出包括董力生在内的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在董力生的影响下,支前队伍中的男队员都不甘落后,你追我赶,车轮滚滚,日夜不停把军需物资送到前线。支前民工都是顶着敌机狂奔燃炸,行进于弹雨纷飞之中,但谁都不思艰险勇往直前。新海连特区的支前汽车驾驶员冯连贵就是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进行运输而牺牲的;灌云县新安区(今属灌南县)延平乡党支部书记王国清就牺牲在支前途中。

灌云县民工运送粮食经过沭阳、宿迁、睢宁、灵壁,到达宿县时,自己带的干粮已吃光,但从未动过车上的一粒米面,硬撑着把粮食送到前线。当时正值隆冬大雪纷飞,天寒地冻,道路泥泞,民工的鞋子磨破了,谁都没有怨言。有人编了顺口溜说:“前方出血我出汗,天寒人不寒。汗珠都有豆粒大,坚决渡过这一关。”

在支援淮海战役告一段落的评选功臣中,各县都评选出大批功臣。灌云县杨玉波、陈玉斌、孙佳之被评为特等功臣;黄桂田、李春等11人被评为一等功臣;吴德君等17人被评为二等功臣;方礼堂等24人被评为三等功臣。竹庭县的担架团荣立集体功,被授予“钢的担架队”称号,每人荣获银质奖章一枚。万人小车纵队的芦阳区民工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人立功受奖,有86 名民工光荣入党。董力生被评为支前模范。

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高度评价了人民支前的功劳,他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最后一个原因,是人民群众的广泛支前。支前的民工达500多万,遍地是运粮、运弹、拾伤员的群众。他们不顾倾家荡产,历尽艰辛,冒着弹雨,忍着风雪饥寒支援子弟兵作战。这是我军真正的优势。人民群众用小车、扁担保障了部队作战。”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被和平的阳光驱离,隆隆的炮声也被朗朗的歌声取代,人们生活在新时代。董力生使用的支前小推车,如今被收藏、陈列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近日,赣榆城头小学的一群少先队员高举队旗,前往董力生故居寻访。在董力生的家乡,当地政府去年在“党建示范带建设———红色文旅”实施方案中,突出赣榆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优势,提出“董力生故居与支前纪念馆”建设计划,修葺董力生故居,建立董力生支前纪念馆,弘扬英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记者 史卫平  通讯员 史贽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