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春运·面孔】交通工程建设者:坚守年前最后一班岗

【连网】春运“购票大战”已开启,2019年的春运大幕即将拉开。车站,人来人往,步履匆匆。有的人刚刚抵达,有的人却正要出发,但他们的目的地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家。从苏州,到故乡,几百甚至几千公里的距离,都无法阻挡大家返乡的心情。看苏州独家策划《春运·面孔》讲述每张面孔和表情背后令人动容的故事。

元旦过后,天气持续降温。

在苏州市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二标段的项目工地上,詹崇谦反复检查了施工质量后又仔细核对了工程进度。

詹崇谦今年41岁,是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二标段隧道工程的项目部经理。目前,隧道两侧的围护结构已经全部完工,正在进行土方开挖作业,已经完成了11.5万方,占总进度的35%。“工程进展目前还算顺利,可以放心回老家过年了。”

2007年,詹崇谦跟着公司从河南南阳老家搬迁到苏州,成为了一名新苏州人。“虽然家安在苏州,但年年都在外面做工程。”直到2018年,公司指派詹崇谦负责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二标段隧道工程的建设。“说了不怕别人笑话,苏州除了工地和家周边的地方,其他地方都不熟。”

春申湖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西起黄桥,沿现有春申湖路穿过相城区,并以隧道形式穿越阳澄西湖接中环北线一期。道路建成后,将贯穿相城区中心城区,联通高新区和园区。苏州人今后从高新区到园区最快只要10分钟!

整个工程需要在相城核心地带新建“桥隧通道”,工期长、攻坚点多,城市道路采取如此高密度的隧道与桥梁连接的,放眼全国也屈指可数,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解决施工技术上的难题,配合工程进度,詹崇谦时常带着技术团队没日没夜地在工地做设计,改方案。“从工地到家里开车只要20分钟,担心吵到家人,经常就在工地宿舍将就一宿。”

“5+2,白加黑,晴加雨,夜总会(开会)。”

这是詹崇谦和同事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玩笑话,说的是他们平时的工作状态。“除了过年,除了家里有事才会休息一下。”詹崇谦说,在平常时期,休息就可能代表着自己或者家里有事。“常常遇到的是生病,住院的那种。所以,‘休息’这个词对我们来说,有点黑色幽默的感觉。”

詹崇谦的妻子也在自己的公司上班,能理解自己的工作节奏。不过,还在上小学的儿子就不答应了。三天两头,儿子就自己坐着公交车到工地找爸爸。

2017年,詹崇谦的母亲在老家因心脏病突发去世。这件事至今让詹崇谦难以释怀。“当时已经在老家给母亲定好了医院,准备抽空回家送她去做手术。她身体难受的时候也不跟我说,怕打扰我工作。”詹崇谦长舒了一口气。

从1999年到2019年,詹崇谦已经在交通建设领域工作了整整20年。从秦沈客运专线到杭州湾大桥,他参与了众多国内重点工程的建设。从原来的肩挑背扛到现在的智能化生产,从引进国外小型设备到国产的大型设备。詹崇谦说,20年来他是这些变化的见证者。

(资料图)

“刚参加工作时,那时从国外买来的吊车只有16吨,价格很高,不买都不行,所以只能少买点,剩下的靠人力来作业。”詹崇谦回忆道,“现在的吊车300吨到500吨都有,海上施工用的浮吊甚至达到了近3000吨,都是国产的!”

(资料图)

同样的变化还体现在施工队伍的生活上。从原来的“冬冷夏热”的工棚到现在的空调、热水器齐全的员工宿舍,从原来“一般般”的工地伙食到现在的“四菜一汤”员工食堂。詹崇谦说,工地上的生活再也不是人们印象中的“脏乱差”,“说不定比家里还要干净。工程品质要提升,生活品质也得跟上。”

(工地生活区)

“现在回老家的火车票还没有买,不能确定日期啊。”刚刚跟老家的亲戚通了个电话,詹崇谦自言自语道。跟大家一样,回家的具体日期永远是一个未知数。“先将工人们的票买好,先让老婆孩子回去,自己确定了日期后提前一天买票,买不到就开车回去,但基本买不到。”脱下工作服,将车洗干净,一路向北,这便成了詹崇谦一年里最开心的一件事。

“没有时间陪家人”,这是詹崇谦每年唯一的遗憾。

“希望工程能保质保量保工期”,这也是他每年的第一个愿望,“还有就是希望能有时间陪家人好好逛逛苏州,虽然这很难。”

采访结束后,詹崇谦又戴上安全帽,喝了口水,朝工地走去。(看苏州 大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