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领航新征程】一场对话各方建议 为美丽扬州民生福祉献计献策

【连网】 三湾公园。资料图片

扬州网讯 (记者 周晗)  昨天,扬州市举办2017年度“扬州政协论坛”,首次采取电视录播与网络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场内是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场外是手机APP“扬州发布”“扬帆”,大家围绕“打造美丽中国的扬州样板,增进民生生态福祉”主题,实时互动交流。一场关于美丽扬州民生福祉的对话就此展开,各方意见建议纷至沓来,共同为打造美丽中国的扬州样板献计献策。

    水生态环境治理,应采取“一湖一策”

“我们调查发现,宝应湖高密度的养殖造成了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再加上汛期的农业面源污染,宝应湖水质不断退化,养殖户也陷入连年亏损的境地。”论坛一开场,市政协委员姚凤梅直指水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她建议将宝应湖的水质治理和生态修复单独立项,制定全面的规划和实施方案,统筹协调、综合整治、退建结合,切莫急于完成短期目标而导致事倍功半。省内太湖、长荡湖、白马湖已经在退养还湖和生态重建上先行一步且初见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市可借鉴。

高宝邵伯湖水体均存在不同程度受污染问题,对三湖的保护与管理应该实行“一湖一策”。市政协委员陈谊、冷颖均表示,每一条河流、每一处湖泊的历史、现状、功用等都不尽相同,如果河湖库的情况没有摸清摸透,制度建设千篇一律,最后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就会流于形式。建议编制具体河湖库的“一河一策”实施方案,根据各河湖库的不同功能,针对性制订不同的治理、管理和利用方案。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要从源头科学管控

农村的水环境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是引起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外部诱因。市政协委员、宝应县政协主席陈金荣表示,应当更加注重使用有机肥、配方肥和新型肥料、生物农药应用,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社会化服务,减少流失,提高肥药效率。“我的观点是应该加快完善农业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提升科技装备水平,建立健全评估机制,使生态保护有据可凭,有数可考。”

“我们每一个人既是环境破坏的受害者也是施害者,所以要想治理好环境,也需要人人都行动起来,从我们身边小事做起。”农工党仪征市基层委员会副主委李剑中建议,建立“户包家前屋后、组包庄内庄外、村包沿河沿路、单位包驻地四周”的卫生保洁体系;加快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和户用沼气池建设,加强集镇街道卫生公厕和企事业单位卫生厕所的配套改造工作;落实农村病虫防治专业人员负责回收农药包装袋、瓶,进行集中统一处理的制度;探索推广作物秸秆回收利用技术,在现时状况下大力推进粉碎还田,有效控制秸秆焚烧现象。    

    增进民生生态福祉,全民参与共建共管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福祉也是最大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扬州执著追求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不惜将“黄金地块”用于打造城市公园体系,切实将城市的“绿色资产”变为百姓的生态福利,努力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然而,随着城区免费开放的公园不断增加,扬州城市公园后期管理的一系列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

论坛场内外,许多参与者围绕怎样让绿色发展给百姓带来更多的生态福祉展开热烈讨论。市政协委员汪清香建议,城市公园的管理资金不能单一靠财政拨款,要借鉴国内外公园管理模式,适当开发一些经营项目引导市民消费。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园的经营和管理,简化公园内部商业文化活动的审批程序,让城市公园可以高效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通过绿地认养、招募志愿者等方式减轻公园管理成本,唤起市民爱护公共设施的责任感。同时明确公园管理具体单位,单位负责人为公园管理责任人,建立并落实公园等级注册、普查清理、督查整改等动态监管机制。制定公园建设单位与管理单位衔接制度,理顺不同阶段公园主管部门的权责。定期组织公园管理人员、绿化养护专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