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宿迁文明创建筑起道德高地

【连网】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

30年为村民修桥护路,9座便民桥被乡亲们亲切称为“奎之桥”;15年如一日服侍五保老人安度晚年;先后帮助16位特困乡邻摆脱困境……虽然生活简朴却能扶弱济贫,这就是泗阳县爱园镇73岁的唐奎之,一位极普通的农村老人。

5月10日,在2015年度“感动宿迁”人物颁奖典礼上,唐奎之和陆敬红、仲壮壮、周莉、姜朝中、邱德平等一位位“平民英雄”一起走上领奖台。他们用平凡的一桩桩、一件件义行善举,温暖了人心,感动了宿迁。

文明花开满园春。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说,时代进步需要文明风范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激励。在宿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攻坚阶段,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全市586万人民积小善为大德,构筑起道德风尚的高地,切实把城市文明变成宿迁的特色与竞争力。

让文明创建筑牢道德之基

“很多爱心人士都自发来帮助孩子,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好这份工作。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我是这么想的。”5月23日下午,被一群“儿女”簇拥着的宿城区社会福利院院长周莉微笑着说。20年间,周莉用爱心润育着福利院里的孩子,80多个孩子都喊她“周妈妈”。

翻开宿迁的“好人”档案,像周莉这样平凡中见伟大的道德楷模如同一颗颗明星闪烁在眼前——

好人杨庭标,从1992年开始坚持照顾泗洪县梅花敬老院50多位孤寡老人,至今从未间断;百姓心中的好警察唐明清,一次次舍生忘死,始终将百姓的利益装在心间;最美乡村医生王永祥日夜挂帆巡诊,只要渔民有需要,他就会尽快赶到他们身边……

一个个道德标杆在宿迁不断涌现,并成为大家广泛认同的学习榜样,这一现象并不偶然。

近年来,宿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狠抓政治品德、思想道德、为政官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五德”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全市共有62人次获评“中国好人”,省级以上道德模范19人,各类重大典型117名,成为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宿迁好人”群像。

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天琦说,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宿迁市把创建“文明城”与培育“文明人”有机结合起来,从小事抓起,从日常抓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宿迁还先后探索出了“宿迁文明20条”、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一系列特色做法和亮点经验,按照长期坚持、常态保持的推行原则,通过示范先行、全面推广,不断丰富内涵、扩大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逐步成为一种道德约束和精神塑造的自觉行为。

用道德标杆引领文明方向

在迈向城市文明的进程中,宿迁以道德力量引领社会风尚,以先进典型感染大众心灵,以凡人善行浸润西楚大地,树立了城市向上的精神地标。

每当发现凡人善举,党委、政府总在第一时间“加柴添火”,引导全社会参与讨论。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宣传引导作用,通过“善行宿迁”“寻找身边的感动”等新闻专栏,“同频共振”推动,使之入耳入脑入心,“书面语”成了“口头语”、“官话”变成了“土话”,不断提高先进人物的社会知名度,让身边好人真正成为万众瞩目的“平民英雄”。

宿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正兰说,我们依托道德讲堂、车载电视等载体,通过举办报告会、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宣传活动,使模范的高尚精神、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家喻户晓。

源自生活、来自身边、平凡人物,这样的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明显,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和认可。宿迁黄河志愿救援队队长王爱东说:“我经常看到身边一些模范人物的事迹报道,很感动,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也在努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由王爱东创立的宿迁黄河志愿救援队成立已经7周年了,救援队人数已经从最初的3人增加到3868人,累计成功救起57人。王爱东从学习榜样人物,成为被学习的榜样人物。

用文明之风彰显城市特质

走在宿迁的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标语,许多宿迁市民已经把这24个字熟记在心、落实于行。

路遇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在网络上还有人为此喋喋不休争论的时候,今年春节刚过,一则题为《宿迁大爷独自跌倒被“众”扶》的新闻火遍宿迁微信朋友圈,宿迁三个小伙子路遇八旬老人摔倒,毫不犹豫扶起老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博得百万读者点赞。其中一个热心小伙孙志说:“遇到这种事,我们就应该上前扶一把,起码对得起自己良心。”

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宿迁选准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口,培养市民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全力提升全市文明程度。积极引导推动群众参与志愿活动,以“多彩志愿,文明宿迁”为主题,定期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形成240余个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

把诚信宿迁建设作为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提升城市对外形象的先导工程,将个人、企业信用与信贷、招投标等挂钩,在全社会大力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价值导向,不断健全完善红黑榜发布制度,常态曝光老赖“黑名单”,信用已成为市民第二张“身份证”。

提升全市文明水平,激发市民文明自觉,塑造具有“宿迁特质”的文明习惯。好多外地认为“老大难”的不文明行为,在宿迁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公众生活中处处充盈善良的春晖、时时绽放道德的光彩,让外地客人一进宿迁就能够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城市文明特质。

著名青年戏剧导演李伯男来到宿迁,亲身感受到出租车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已经成为习惯,连连感慨:“宿迁风景这么美,文明程度这么高,我差一点以为自己到了欧洲!”

如今,随着一项项文明制度的逐步健全和落实,遵守公共秩序、倡导餐饮文明、遵行公众礼仪、崇尚孝老爱亲等社会主义文明风尚得到了进一步的培育和弘扬,“文明特质”,已成为宿迁又一张无形而又耀眼的城市“名片”;“道德高地”,也已成为宿迁最具吸引力的亮丽风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