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今夏连云港市秸秆还田率超9成 监控智能化

【连网】 (记者 席毅行 通讯员 王从帅)每年夏秋两季连云港市都会产生大量秸秆。近年来,连云港市借助高科技,推动秸秆综禁工作走向智能化、产业化,既解决了秸秆焚烧难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今年截至目前,连云港市已实现秸秆还田340万亩,还田率超九成,离田利用秸秆逾10万吨。 

监控智能化提高综禁效率

每到收获时节,大量的禁烧人员奋战在连云港市各乡镇的田间地头,督促、帮助农民将秸秆还田或者收纳、转运,实现秸秆无害化处理。辛苦自不必说,很多禁烧人员都是从其他单位部门抽调过来的,循环往复的巡逻也耽误了他们的日常工作。自今年起,连云港市的禁烧工作将彻底摆脱这种低效的工作方式。

连云港市环保部门与移动公司合作开发了“蓝天卫士”秸秆禁烧监控系统,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将一改过去单一靠人员巡逻实现禁烧的工作模式,通过在移动基站铁塔顶端安装高清网络球机摄像头,将基站光纤宽带连接至“千里眼”平台,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监控。分布在连云港市114个点位(赣榆60个、东海40个,灌南12个、灌云2个)的摄像头,使重点区域和重点路段一览无余。

中国移动连云港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立芹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模式:“摄像头可实现360°全方位自动巡航监控,有效监控半径可达2公里。”配合少量的现场执法巡查人员,“蓝天卫士”系统可在第一时间取证并实施处罚。连云港市环保局综禁办负责人焦云透露,他们给各环保执法组配备了移动终端,在常规地面巡查的同时关注在线监控情况,确保出现火点能立刻锁定并迅速到位处置,从而实现了秸秆综禁工作的智能化。

秸秆产业化让老百姓增收

今年61岁的夏大爷是赣榆区附近乡镇的村民。他年轻时常年在外打工,现在年纪大了就在家周边打短工。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连云港众富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打包车间工作。只见他用草叉将一堆麦秆送到传送带上,再经过压缩、打包等环节后,一捆捆整齐的秸秆饲料就做好了。

“以前经常烧秸秆,有一次烟雾很大,甚至把附近的路给遮住了,差点发生车祸。现在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我们都不烧了。”不但不烧秸秆了,夏大爷还吃上了秸秆利用这碗饭。他现在的工作每年能收入2-3万元:“以前从没想到秸秆也能生钱,现在不用出远门,也能挣着钱了。”夏大爷笑呵呵地说。

众富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兴军告诉记者,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给当地带来了很多商机,他的公司现在主要生产饲料、秸秆床板。“我们生产的饲料主要瞄准西藏牦牛和澳洲牛,拉萨和青岛很多养牛户都从我这进饲料。”此外,借助高科技,他还开拓了生物质燃料这一领域。相比化石燃料,生物质燃料不但清洁无污染,而且原料来源广泛。

连云港市目前秸秆还田率超九成

立足早部署、早预防,今年5月20日,连云港市召开了夏季秸秆综禁工作动员大会,对夏季秸秆综禁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和部署,提出连云港市今年秸秆还田率80%以上的目标。随后召开的首届连云港市秸秆综禁培训大会明确传达出“堵疏结合,全面禁烧,以禁促用,以用保禁”的指导思想和零火点的目标。

一个多月下来,连云港市环保部门汇总各条口的消息显示,截至夏收完毕,连云港市目前已实现秸秆还田340万亩,还田率达到90.2%,超额完成预期目标,连云港市范围内没有出现火点。

此外,连云港市完善的秸秆收、储、运、用“一条龙”服务保障体系,也在秸秆综禁工作中发挥作用。焦云透露,连云港市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已初具规模,并已逐渐形成产业和常态。据悉,目前连云港市共有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合作社)61家,秸秆临时收储点342处,基本达到每个镇均建成至少1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合作社),每个村组有一个收储点。目前,今夏连云港市秸秆离田利用已达10万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