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1月16日,市长邢正军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了我市今年主要任务。强调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动美丽连云港建设。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统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新征程上,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进程中,我们需要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努力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一、过去一年,连云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新实践

过去一年,连云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持抓治理、提质量,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馈问题完成年度整改任务。89家重点企业实现友好减排,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6049辆。PM2.5年均浓度连续三年达国家二级标准。45个国省考断面优III类比例达93.3%,烧香河、排淡河水质达有监测以来最好水平。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全省最高。市河长制工作条例施行,建成省级盐河水利风景区,石梁河水库创成部级幸福河湖。蔷薇河流域农田退水循环利用做法全省推广。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明显,修复废弃矿山1172亩,绿化造林2.2万亩,连岛入选全国首批“和美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月牙岛模式”成为省级示范。赣榆创成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节能降碳有序推进,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项目投产,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徐圩新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3家化工集中区升格为省级化工园区。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落地。

二、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意蕴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体现,只有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意蕴,才能更好指导实践,不断深化生态文明改革创新。

一是深刻理解“生态兴则文明兴”的价值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价值判断。去年5月15日至17日,信长星书记在连云港调研时指出,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要在绿色低碳发展中更好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根基,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节能降碳减污减排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推动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同频共振齐头并进。二是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新时代的连云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是关系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努力满足人民对食品安全、清新空气、干净水质等生态产品、生态环境的美好向往。三是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实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连云港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注重统筹当前与长远,注重协调整体与部分,既考虑环境治理的问题,又考虑群众生活的问题,既考虑保护修复的问题,又考虑合理开发的问题,统筹推进、协调发展,拓宽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让好环境成为好产品,好风景变为新经济。

三、我市不断深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方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为更好地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连云港实践,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开展铸造、砖瓦、水泥等行业专项整治,全面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强化跨界污染联防联控,新增生态河道271公里,建设幸福河湖120个。发展绿色循环种养农业12.5万亩,持续推动直播稻压减、秸秆离田和农田退水循环利用,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3万亩,稳步提升45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成8个资源化利用项目,开展农药统一配供和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保障用地安全。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二是高效协同推进生态治理。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推进云台山“生态岛”试验区项目,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2个。实施石梁河水库生态修复二期工程,推动库区综合执法改革。修复废弃矿山400亩、湿地1000亩,新增绿化造林1.9万亩,林木覆盖率稳定在27%以上。强化生态质量监督管理,初步建成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全面提升生态用海管海水平,加强海岸线资源保护,巩固深化“和美海岛”创建成效。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聚焦重点行业,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严把新上项目能效关,推动“两高一低”项目转型升级。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家。建立健全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评估体系,推广新能源汽车和船舶。高水平运营市能源集团,设立新能源产业基金,助力“风光水氢核储”多能协同发展。扩大苏碳融、环保贷、节水贷等绿色金融产品规模,加快徐圩新区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强公共机构能耗管理,县级以上机关单位均建成节约型机关。

注:本文系淮海经济区党校智库合作联盟调研课题、2023-2024年度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内涵”阶段性成果。()

□柴静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委党校

总值班: 王夫成 曹银生     编辑: 蔡佳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